始建于明洪武元年,为大将徐达主持修建。在隆庆元年抗倭名将蓟镇总兵官戚继光、蓟辽总督谭纶在徐达所建长城的基础上续建、改建。是万里长城的精华地段,素有“万里长城,金山独秀”之美誉。障墙、文字砖和挡马石是金山岭长城的三绝,素有“摄影爱好者的天堂”美誉。
第三批国保。平遥古城较为完好地保留着明清时期县城的风貌,是中国汉民族地区现存最完整的古城。据《平遥县志》载,城始建于西周宣王时期(公元前827年一前782年),周宣王时尹吉甫北伐狁,驻兵于此,筑西北二面城垣。洪武三年(1370年)为防御外族侵扰,在旧城垣上重筑扩建,现存城墙为明代所筑。
俗称前门、前门楼子、大前门,原名丽正门,是明清两朝北京内城的正南门。始建于明成祖永乐十七年,是老北京“京师九门”之一。它集正阳门城楼、箭楼与瓮城为一体,是一座完整的古代防御性建筑体系。 据地方志上记载:当时的城楼、箭楼规模宏丽,形制高大;瓮城气势雄浑,为老北京城垣建筑的代表之作,现仅存城楼和箭楼,是北京城内唯一保存较完整的城门。城楼上有北京民俗展览馆。
属明代中期建筑,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建成于成化二十二年。它是一座重檐多角、十字脊歇山顶的高大建筑。楼外观三层,内实二层,通高25米。楼建在高8米、东西长28米、南北长26米的砖砌高台上,高台下有十字形拱券门洞,为宣化城的“昌平”、“广灵”、“安定”、“泰新”四门通衢。
光岳楼,亦称“余木楼”、“鼓楼”、“东昌楼”,始建于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在《中国名楼》站台票纪念册中,光岳楼与鹳雀楼、黄鹤楼、岳阳楼、太白楼、滕王阁、蓬莱阁、镇江楼、甲秀楼、大观楼共同组成中国十大名楼。光岳楼为中国既古老又雄伟的木构楼阁,是宋元建筑向明清建筑过渡的代表作,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有着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