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面积约4.5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6~2米,是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交流、融合的重要遗址。遗址有三个时期的堆积,分属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既反映出新石器时代南北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同时又且有浓郁的地方文化特征。
卡若遗址位于昌都地区行政地(昌都镇)以南约12公里处,澜沧江西岸卡若河出口的二级阶地上。卡若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遗存分为早晚两期,年代距今约5550-4100年。卡若遗址已经发掘的1800平方米有面积内,建筑遗存十分密集,上下重叠,左右相并。卡若遗址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姜寨遗址,包括氏族公社时期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其址在县城北一公里处的姜寨村南,临河北岸上。是我国对新石器时-古发掘中,迄今所见最完整的村落遗址。遗址中间偏东有公路南北穿过,西北角极少部分为姜寨村所压,面积5万平方米左右。村南有临河,为天然屏障,东、北两侧有弓形环绕的围沟3条,是村落的防卫设施。村落分为居住区和墓葬区两大部分。沟内为居住区,中心是广场,广场四面各有房群,房门都面向中心广场。东南部临近围沟处的大型房子是氏族公众活动的地方。
一处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总面积约1.5平方公里。遗址发现有多处房屋、窖穴、墓葬遗迹,出土物包括石器、陶器、骨器、玉器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此外在遗址中还出土有铜镜一面,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铜镜。
第四批国保,商代文化遗址,位于绵山南麓旌介村以西。1976年发现商代晚期墓葬一座,出土有鼎、爵、觚、觥等铜器30余件。1985年1月,在村东取土场又发现两座商代墓和一座车马坑,经考古发掘出土了一大批青铜器等。1985年发掘清理晚商墓四座,西周粮仓二座,汉墓一座。
第四批国保,天马村在遗址东部,曲村在遗址西部。遗址范围包括天马、曲村、北赵、毛张四个自然村,包括墓葬区在内,总面积约为10.64平方公里。曲村——天马遗址是一处以晋文化为主的西周时代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