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手匠心——馆藏历代工艺品展

2021年2月6日

由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与玉林市博物馆合作举办的《巧手匠心——馆藏历代工艺品展》在玉林市博物馆四楼第四展厅开展了!

图片
今年的大“牛”展必须用四个字来形容,那就是:

琳!琅!满!目!

本次展览一共展出218件藏品

包括玉器、珐琅、牙雕、木雕、紫砂陶等众多类型

展现了中国历代工匠的精心匠制

让观众了解工艺美术,致敬手工匠人,传承工匠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重点展品介绍

【琢玉成器】谷纹青玉璧(汉代)

图片
玉壁是人类发明较早的礼器之一,也是品种、数量较多的一种礼器。此玉璧上饰谷纹形,谷纹是谷物发芽叶的样子,是汉族农耕文明发展的产物,它和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有关,象征着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的景象和人们对农业丰收的盼望。
【琢玉成器】莲瓣形双耳玉杯 (清代)

图片

玉杯雕卷云形双耳,腹部莲瓣有棱,口沿外阴刻勾连回纹,足外沿起边、有棱,耳作平板勾云状,耳面阴线勾勒螭首纹。

【雕艺留音】象牙雕荔枝形水盛  (明代)

图片

荔枝是岭南佳果,此象牙水盛雕成荔枝造型,系经典广式工艺,让我们两广人民感受到家乡风情。但是牙雕虽美,我们更应关爱野生动物,保护美好家园!象牙、犀角不再是商品。牙角雕艺术品,在博物馆欣赏就好。

【雕艺留音】“之璠”款竹雕佛手 (清初)

图片

竹雕佛手果,造型奇特,构思巧妙,刀法老练,形象生动,生气盎然,属写实类的作品。通过综合运用圆雕、透雕、浮雕等技艺把竹根的天然形态与带有橘皮似的点点棕眼的老结的表皮巧妙地结合起来。


【漆彩威扬】雕漆海水地开光抚琴图盒(明代)

图片

雕漆是漆工艺重要品种之一,它是在胎体上,层层髹漆,达到一定的厚度,然后在漆层上雕刻花纹图案。此雕漆盒通体红漆雕刻,腹部饰海浪纹,盒盖以不同图案的锦地纹分天上、地下、山上、水域。水边廊坊有士大夫悠然自得抚琴于廊中,弹唱有侍人撑扇纳凉,周围还有侍人伺候。


【铸铜炼彩】铜胎掐丝珐琅缠枝纹绳耳薰炉(清代) 

图片

炉外体饰缠枝莲纹。盖镂空双龙抱珠纹,镀金。口沿、足底铜片镶嵌,炉底正中亦镶嵌一长方形双框无纹铜印鉴。配木雕棱角三乳托底。整体端庄,规整大方,亮丽。


【铸铜炼彩】铜胎掐丝珐琅凤纹兽耳簋 (清乾隆)

图片

簋腹部饰六道凸弦纹,间隔饰凤纹和夔龙纹,盖面饰夔龙纹。盖、耳等均以螺母固定,釉薄体重,纹饰规整细腻。

【紫坭春华】钦州坭兴桃形陶壶(民国)

图片

壶呈寿桃形,桃形盖纽。腹部一面刻双钩楷书“仙品”,背面题刻行书“已未伴春促浣作”。底钤阳文楷书方印“钦州章”、“秀声”。


【紫坭春华】荷叶口三足带托紫砂炉(清末)

图片

炉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炉体,下部为承载炉身的底托。炉体,荷叶形口,斜直壁,平底,三足外撇。炉外壁打磨光滑,剔刻喜鹊梅枝(寓意喜上眉梢)并志文“宣统三年时黄菊盛开斐章氏客游天涯督制于钦州官厅”,外底钤阳文双印“钦州官窑”及“仁义斋监”。炉托则如浅洗,三足,内底双印与上同。

由于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不能一一介绍
欢迎大家到玉林市博物馆来实地参观哦!
相信玉博的精彩展览一定能
给您在春节假期带来赏心悦目的体验!

图片

来源:玉林市博物馆

作者:梁桉健 梁炜

如有侵权 ,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