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386年北魏建立,到581年杨坚建立隋王朝,中国历经了近200年的南北朝分裂。北朝的土地上历经了北魏、西魏和东魏、北周和北齐,直至577年北周统一北方,融合与纷争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邺城与长安,两座古都相互遥望,英雄预见好汉,产生了精彩纷呈的特色文化和悲壮记忆,在历史的拉锯战中最终走向繁荣。
石刻艺术是古代璀璨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人们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北朝这个极度动乱的时代,看似冰冷的石头,由于贞石不朽的特性,古人将和平的祈愿、美好生活的希冀、亡者的追思、英雄的颂扬和宗教的信仰等,都以石刻的形式表现,于是大量的石窟、造像和碑石墓志带着强烈的时代和地域特色应运而生。
邺城先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和北齐的都城,是北朝时期东部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北朝考古博物馆以集中收藏和展示北朝东魏、北齐文化为核心的国有博物馆,展品囊括了近十年相关北朝考古成果,是人们了解1500多年前文化交汇、民族融合历史的荟萃之地。西安古称“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坐落在这座伟大的城市,是一座收藏、保护、传承和研究汉唐石刻为目标的专题性博物馆,馆藏有宗教石刻、陵墓石刻、建筑石刻、生活类石刻等1000余件,造型精美、体量巨大、历史信息丰富。
北宋时期,欧阳修著写《集古录》、赵明诚著写《金石录》,开启了碑拓研究之先河,历来碑拓的研究日渐兴盛,代不乏人,更已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本次《遇见古都——邺下长安两地金石拓片联展》,由北朝考古博物馆和陕西汉唐石刻博物馆联合承办,展出了邺城与长安两地的珍贵石刻拓本,是北朝时期东魏北齐与长安汉唐文化的交流和共鉴,以碑帖拓本还原石刻蕴藏的历史和艺术,为传播文化、临习书法和金石学研究提供重要媒介。
部分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