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五批
编号:5-0425-3-231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陕西,渭南,韩城市
地址:老城东学巷
韩城文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区东学巷东端北侧,是全国第三大孔庙,其规模仅次于山东曲阜和北京国子监街的孔庙。若是从建造年代上算来,在国内排第五,连北京国子监孔庙也要比它晚。
韩城文庙的建造年代至今无统一说法,该馆工作人员持唐初造,宋重造观点。明《一统志》记载:“韩城县学于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在旧址重修”。《陕西通志》载:“洪武四年知县周吉成重建”。近年出版的《韩城市文物志》的观点是:韩城文庙具体始建年代不详,通过相关文物考证、推断,文庙当始建于唐初,经历代的重修扩建,其建筑风格集宋、元、明、清于一体,有“四代建筑一庙收”之说。
文庙坐北朝南,不设南门,共有四进院落。主要建筑以照壁、棂星门、泮池、戟门、大成殿、正谊明道门、明 伦堂、尊经阁等构成一条南北长200 米的中轴线。在轴线两侧设有牌楼、致斋所、更衣室、碑楼、碑亭、东 西庑、东西碑林、掌酒司、典库司、东西书斋等建筑。
庙东西还有名宦祠、文昌阁等附属建筑,并与庙内相通。该庙在建筑设计上强调中轴线相对称 的格局,利用层层递进的院落,按功能合理布置建筑,庙学结合,是研究明初地方文庙建筑的范例。
韩城文庙集宋元明清建筑于一身,布局规范,体态恢宏。庙宇坐北朝南,1371年(明洪武四年)做过大规模重修扩建,其占地总面积8400平方米,中轴线长180余米,后存主体和配列建筑共22座,计78间,是14世纪以后中国西部保存最完整的文庙古建筑群。文庙由棂星门、戟门、大成殿、明伦堂、尊经阁等5个主体建筑和4个紧密相连的院落组成。
1957年5月31日被韩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77年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1年韩城文庙作为明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