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六批
编号:3-0227-1-047
类型:与现有国保合并
行政区域:河南省,许昌,禹州市
地址:神垕镇下白峪村和刘家门村之间(经纬度仅参考)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村和刘家门村之间,由刘家门东、西窑址,河北地窑址,下白峪窑址组成。遗址面积7万多平方米,文化层厚达4米,文化遗存非常丰富。
1964年故宫博物馆院曾进行过考古调查,指出神垕大刘山下刘家门窑址出土的钧瓷最精,时代最早。2001年10月至2002年元月,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进行主动发掘,计开探方和探沟29个,发掘面积650平方米,清理窑炉遗迹8座,石砌澄泥池3座,灶1座以及窑前工作场所3处,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窑具残片,总数10余万件,其中可复原器物数千件。神垕钧窑遗址下白峪瓷窑的时代为唐中晚期至元代,唐代主要产品为黑瓷和青瓷;河北地和刘家门窑为北宋晚期至元代,主要器物有碗、盘、壶、洗、盆、香炉等,其中贴塑花口连座瓶、大香炉、梅瓶、四系瓶十分有特点。在河北地还清理出的一座北宋晚期至金代的土洞式长方形分室式窑炉,其形制独特,既不同于北方常见的馒头窑,也不同于南方流行的龙窑,属首次发现。
神垕钧窑遗址的发掘对研究钧瓷的演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01年全国考古十大新发现之一。
发表资料有:《禹州神垕钧窑遗址》,《2002年中国重要考古发现》,文物出版社2003年;《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刘家门钧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2003年11期;《河南省禹州市神垕镇下白峪窑址发掘简报》,《文物》2005年5期。
保护范围:南至白峪河北岸,北至乡村小公路南侧,东至刘家门村东,西至白峪河西岸。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四周各向外延伸100米。
注:文字介绍摘自许昌市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