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六批
编号:5-0075-1-075
类型:与现有国保合并
行政区域:河南省,郑州,惠济区
地址:古荥镇314省道与环城路交叉口向东路南
在郑州西北27公里的惠济区古荥镇,东有鸿沟(战国魏古运河),以处荥泽西岸广武山之阳, 故称荥阳故城。自古为军事交通要地,城垣始建于战国韩,秦汉屡有修建,城垣略呈长方形,大部尚存。荥镇西北隅南伸至纪公庙村以东,临索须河折向东至古城村又北折百米左右。
北城墙东到钓鱼台村拐向地与古城村城墙相接。东墙已被济水泛滥冲没,仅存东北,东南两个拐角。故城府南北长约2200米,东西宽约1500米。长约7000余米。残存城墙最高处20米,上宽10米,基宽30米。城墙系版筑而成,层次分明,夯窝清晰。东城墙已被黄河冲毁,仅存东北、东南两城角。西城墙有3处缺口、当为城门遗迹、荥阳,因位于荥泽西岸荥水之阳而得名。故城内发现有房基、夯土台、水管道等设施。
城外发现汉代冶铁作坊遗址。出土器物有马蹄金、货币及铜、铁、陶器等。东有鸿沟通淮泗,北依邙山临黄河,南面遥望京索,西过虎牢关接洛阳,地势险要,为南北之绾毂,东西之孔道。春秋时,晋楚称霸中康,战国时,秦拔节荥阳置三川郡,力郡冶并设敖仓于邙山;秦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吴广曾奉命监攻荥阳;楚汉之争,双方曾屡据荥阳,刘邦取敖仓之粟扼项羽于荥阳东,终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北魏太和年孝文帝移荥阳治于索城,即荥阳城。历史上,这里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
1963年6月20日,由原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