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陵桥

批次:第六批

编号:6-1072-5-199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行政区域:甘肃,定西,渭源县

地址:县城南门外渭河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

整个桥分为13间,46柱,桥面和桥底均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为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凌空而上,形成半圆状桥体。桥面有台阶通道三条,并配有栏干扶手。桥顶为飞檐

挑阁式的廊房屋面造型,全为木结构,精巧壮观,已成渭水一大景观。于右仁先生曾题写了“大道之行”的匾额。

灞陵桥为纯木的卧式悬臂拱桥。初建于明洪武年(公元1368年)间,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左宗棠部属梅开泰重建。以前所建皆为平桥,民国八年(公无1919年)仿兰州卧桥改建于原址。桥为南北坐落。全长40米,高15.4米,宽4.8米,曲跨29.5米,共13间,64柱。桥面底部以每排10根粗壮圆木并列11组,从两岸桥墩底部逐次递级,上有屋瓦可遮风雨。

灞陵桥桥身高耸,桥面为三道阶梯状通道,中宽边窄,且有扶手栏杆相配,既可远眺,又助攀登。桥两端建有飞檐式廊房,四角抖起,脊耸兽飞,似巨龙凌空而起,颇为壮观。以其独特的建筑结构和艺术风格,闻名全国。桥两端有历代名人左宗棠、孙科、杨虎城、于右任、蒋介石的诗、词、联名和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