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287-1-287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河南省,焦作,博爱县
地址:博爱县金城乡西金城村
西金城遗址位于河南省北部博爱县东南7.5公里,南水北调中线干渠穿过遗址东部。
2007年考古发掘面积5200余平方米。发现龙山文化城址一座,出土龙山文化完整或可复原陶器以及典型标本数百件。
在河南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小麦、大豆等炭化遗存,对研究小麦在我国的出现、传播路线、中原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城址大致呈圆角长方形,面积达30.8万平方米,北墙长560米,西墙长520米,南墙长400米,东墙长440米,北、西墙宽20米左右,东墙宽10米左右,南墙宽度介于二者之间。在西、南墙中部可能有城门,北、东、南墙外侧发现有小河或排水沟环绕形成的防御壕沟。
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位于西金城村中东部,城墙位于地表1.5米以下,残高2~3米;城墙宽在10~25米之间,系用较纯净的褐色生土拍打筑成。西、南墙中部可能有城门,北、东、南墙外侧发现有小河或排水沟环绕形成的防御壕沟。从城墙及壕沟出土陶片判断,该城址应始建于河南龙山文化中期,进入龙山晚期已经废弃,距今4300年前后。
2008年1月26日《大河报》报道在博爱县发掘了西金城城址,城墙埋于地下1.5米,残高2-3米,面积达30.8万平方米,城址废弃于龙山文化晚期,建筑年代应在龙山文化中期前后,距今4000多年。特别是发现了小麦、大豆等炭化遗存。这是在河南境内的龙山文化遗址中首次发现,对研究小麦在我国的出现,传播路线以及中原地区文明起源阶段的人地关系演变,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座城址距南边的徐堡城址仅 8公里,距西边的济源苗店遗址也只有 40公里,是豫西北发现的第3座同期城址。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