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七批
编号:7-0449-1-449
类型:古遗址
行政区域:陕西,咸阳,秦都区
地址: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
沙河桥遗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钓台镇资村西南的沙河枯河河道中,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9.54米方形大桥梁一根、卯俱在。两座桥均宽16米,据文献所载,根据当时河道的宽度推测,这座桥长约500米。在桥址附近还出土有秦汉时期的铜器、铁器、砖瓦等文物100件。它是198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现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6年元月,在沙河古道先后发现两座罕见的秦汉时期的大型木桥建筑,这两座木桥遗址是咸阳秦都区钓台镇王道村农民在淘沙卖沙时发现的。
经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清理,一号桥现暴露出木桥桩16排,112根,每排间距3—6米,已经露出的木桩高2米左右,直径为40厘米。桥桩上端残缺不全,有火烧痕迹,桥面已不复存在。桥南端最末一排桥桩内外共发现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铁板,重约2-3吨。二号桥在一号桥东300米处,已发现5排41根木桩,排距8米左右,露出的木桩高2-3米,还发现9.54米方形大桥梁一根、卯俱在。两座桥均宽16米,据文献所载,根据当时河道的宽度推测,这座桥长约500米。
发掘清理中,在桥址附近还出土有秦汉时期的铜器、铁器、砖瓦等文物100件。出土文物中砖瓦数量最多,地面上到处可见。其中时代最早的是变形夔纹瓦当,五角水道,素面半瓦当,绳纹简瓦,板瓦等,它们的形制与秦咸阳遗址出土的同类文物几乎完全相同,其时代当为战国晚期和秦代。尤其值得人注意的是在一号桥南30米处发现一件大型铜饰件。铜件外形呈叶状,长116厘米、宽43厘米、厚3.3厘米,重32.5公斤,两面都铸有精美的花纹。一面为简化夔纹,另一面是三角形几何纹,画面由细线,连珠,运雷等纹样组成。
这有秦雍城出土的铜器和秦咸阳出土的空心砖,方砖上的纹饰风格大体相同。这件器物可能就是古桥本身的建筑装饰的附属器件。在桥南端发现了7块约700×110×7厘米的巨型铸铁板,每块重约2—3吨,板材厚3~4厘米。
根据铸造常识,这些铸铁槽正在水中进行天然时效,七件巨型铁槽是耐火保温的槽道,用以运送金属熔液浇铸,在沙河附近应该有一个大型的铸造厂。由于保密的需要,在历史文献中没有记载秦汉时期的铸造的辉煌历史,是一种无法弥补的遗憾。
2013年5月3日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