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花寺塔

批次:第七批

编号:7-1167-3-465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河南省,洛阳,宜阳县

地址:宜阳县三乡村北陶三路附近

五花寺塔,位于宜阳县三乡村北,连昌河畔,汉山脚下的连昌宫遗址上。五花寺其余建筑已不存在,仅余此塔。五花寺塔实际修造年代不详,《宜阳县志》记载其为“唐基宋塔”,专家推测,五花寺塔是宋代建筑,在建造过程中使用了部分唐代建筑材料。2013年,五花寺塔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花寺塔矗立在连昌河西岸,是黄河流域现存最古老的砖砌佛塔,在建筑、绘画、雕塑上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塔起九级,高十一丈九尺九寸,青砖结构,八角密檐。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一二层以上,每层皆先用条砖一层出线,线上置斜砖,其上以叠塑十二层为檐,出际在1米左右,在一、三、四、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门两侧装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形象肃穆。这种装饰在一般塔上十分罕见,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这座砖石结构、八角密檐式的古塔,底部周长31米,塔体外部下层以石条筑砌。每层斜角处向外伸出一根木头,古代挂有铃铛,可惜木头已经朽了,铃铛早已不在,“风吹铃铛响”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风景。塔的第一层、第三层、第四层、第六层正南面均设有假门,第二层为真门。门两侧装饰着砖刻浮雕力士或菩萨画像,刀法洗练,线条流畅。

五花寺塔是为了盛放僧人舍利而修建的佛塔。在三乡镇当地,相传着一段话:“身上的东西被盗了,后来追回来,为防止被盗,建个东西把它埋在塔下。上述句子是典型的佛经用语,“身上的东西”是指的就是佛骨舍利。

五花寺塔名字取自达摩祖师的偈语“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原因是当地流传,达摩祖师曾游历洛阳,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即现在的宜阳县。

2013年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