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八批
编号:8-0495-4-018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行政区域:山东,泰安,肥城市
地址:湖屯镇陶山主峰西北侧的山崖上的朝阳洞内
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位于肥城市湖屯镇陶山主峰西北侧的山崖上的朝阳洞内,宋代延续至民国时期的摩崖石刻,2013年公布为第四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陶山朝阳洞石刻造像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山东省年代较早,时代跨度较大,保存较完整的石佛造像之一,是研究古代石刻艺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对了解该地区古代宗教文化、石刻造像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
朝阳洞位于陶山北侧的山崖上,是远古时期地壳变化形成的石灰岩溶洞。因洞口南向故称朝阳洞。由于洞内冬暖夏凉,游人走进洞内快活舒服,宋代又名“快哉洞”。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定为朝阳洞。朝阳洞乃陶山七十二洞中较大者,也是洞壁造像最多的一个。洞分初洞、中洞、上洞三部分。初洞、中洞高8米,宽8米,东壁刻有佛像24尊。顺台阶进入朝阳上洞,深8米,宽15米,高30米。洞内北壁、西壁,有34尊,正中为如来佛,左边是十八罗汉,普贤,文殊;西边是观音菩萨等。据考,洞内佛像为北魏以来历代所刻。此洞内还有两个深不可探的无底洞。另外,洞中原来有一座供奉三教鼻祖的神台,毁于二十世纪60年代,1994年又恢复了塑像,分别是道教老子、儒教孔子、佛教如来。佛像和石刻保存完整。左上方洞壁刻有宣统元年(1909年)“三教渊源”四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