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八批
编号:8-0523-5-007
类型: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行政区域:天津,河西区
地址:马场道117号天津外语学院院内
北疆博物院旧址是1922年-1929年的遗址,位于天津市河西区。
北疆博物院(法文名:Musee HongHo PaiHo 黄河白河博物馆),为天津自然博物馆前身。由法国天主教耶稣会神甫、博物学家桑志华(Paul Émile Licent,1876-1952)于1914年来华创建,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流的博物馆”。
北疆博物院建筑由三部分组成,即北楼,陈列室和南楼,南楼、北楼两座建筑以连廊相接,整体建筑呈 “工”字型布局。
北疆博物院藏品包括动物、植物、古生物、古人类、岩石矿物标本以及历史民俗文物20余万件,奠定了天津自然博物馆馆藏基础,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享誉世界。其出版著作、刊物已列入世界自然科学文献宝库,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的声誉。1991年北疆博物院旧址被天津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
北疆博物院陈列室最初于1928年正式对外开放。其公开展出的藏品大部分是永久性的,以壁挂式展柜陈放方式展出。一楼内容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史前学和人种学;二楼内容包括动物学、植物学等。展品标签都使用法文书写,标题使用中文和英文书写,还编写并出版了法文《参观指南》。在展览文物的同时,北疆博物院还经常举办相关的自然科学知识讲座活动,丰富了民众的业余生活并普及了自然知识,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轰动。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桑志华1938年奉命回国。迫于战事及经费枯竭等原因,北疆博物院各项工作处于停滞状态,直至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被天津市政府接收。
2019年10月,北疆博物院旧址被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