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吉祥寺(南北吉祥寺)

批次:第四批

编号:4-0101-3-023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山西,晋城,陵川县

地址:陵川县礼义镇平川村

南吉祥寺,位于礼义镇平川村,建筑宏大,结构完整,形制壮观。该寺创建于唐太宗贞观年间,原位于平川村南面的宋家川,至宋天圣年间迁移至平川村重建。

南吉祥寺原名吉祥院,据寺庙中保存至二十世纪的《吉祥院碑文并序》碑记载,该寺原在平川南面的宋家村,993年(宋淳化三年)敕赐院额,1030年(宋天圣八年)迁至现址,元代曾进行过两次重要修缮,明、清两代也曾有过增建和补葺。

南吉祥寺全寺共分两进院。中轴线上山门为过道式二层戏楼,两侧有钟鼓二楼。一进院为过殿,俗名中央殿,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歇山顶,宋代建筑。根据碑文记载,本县潞城里崔氏一家宋时寄居于平川村,年迈乏嗣,自捐资财,创建中央殿三间,由是生贵子崔孚,年十五中状元,发于宋朝七状元之首。

二进院为正殿,又名后殿,面宽五间,进深八架椽,悬山顶,从现存梁架结构来看,为明清建筑。 北吉祥寺 位于礼义镇西北的高岗上。从寺南山坡下仰望山门,整个建筑宏伟壮观。山门前古松4株,虬枝交柯,号称四大天王,盘桓苍劲,迎送四方游客。此寺创建于唐大历五年(770),历代均有重修。中轴线前有山门及钟鼓二楼。一进院为前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歇山顶。前檐四柱,柱头卷刹明显,斗拱五铺作,琴面昂,有补间斗拱,左右各有小跨门一座。二进院为中央殿,面宽进深各三间,悬山顶,两侧配殿三间,全寺共有殿宇60余间,全系砖木结构。前殿、中央殿用材硕大,建筑形制为宋代手法。正殿现存结构为明代手法,其余配殿为明清重修或增修。

三大殿均用灰色钢瓦铺制,殿顶均有彩色龙吻对峙、彩色琉璃剪边和琉璃图案装饰,色彩斑斓,有富丽堂皇之感。 南、北吉祥寺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寺庙坐北朝南,南北长67.15,东西宽31米,占地面积2081.65平方米。寺宇布局完整,呈前后二进院落,中轴线上依次排列有山门(或称前殿、过殿)、过殿、圆明殿,东西两侧分布钟楼、东西配殿、禅房、夹楼。山门虽经明代改建,仍保留有元代风格。圆明殿创建于金代,重修于元代,现存主体结构为元代遗物。其面宽五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式屋顶,檐下柱头斗拱五铺作,单抄单下昂。其余钟鼓二楼、禅房配殿等附属建筑皆为明清时期所建。另外寺内还保留有宋《吉祥院碑文并序》、元《维大元晋宁路泽州陵川县云川乡平川里南吉祥禅院记》两块石碑。

保护现状:中轴线建筑山门、中殿、后殿等保存尚算完好,钟鼓楼、前院两厢存关帝殿、土地祠、碑廊等损毁严重。

入选时间:1996年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