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王庙戏台

批次:第四批

编号:4-0116-3-038

类型:古建筑

行政区域:山西,临汾,尧都区

地址:魏村牛王庙内

牛王庙戏台在山西临汾市西北25公里魏村牛王庙内。戏台建于元至元二十年(1283年),大德七年(1303年)毁于地震,至治元年(1321年)重建,明、清曾予修补。庙内现存廊庑、献亭、正殿、垛殿等。

牛王庙戏台为三开间,单檐歇山顶。后檐下以及左右两山面的后三分之一部砌砖墙。前檐下和左右山墙的前面大部分敞开,使得观众可以三面观看。这种可以三面观的戏台是更早期的作法,年代一般比正面观的戏台要早。

戏台为木构亭式舞台,平面方形,单檐歇山顶,四角立柱各一根,前面及两侧前部敞朗,作为台口,音响效果较好,背面及两侧后部筑以墙壁,还保留着宋金乐亭古制。台上无后场之分,前檐用八棱石柱两根,正面雕牡丹及化生童子,柱侧刻创建与重修年代。台上梁架迭构,额枋、兰普、斗拱上下三层,形如庞大疏朗的藻井,简练精巧。

戏台左右两侧的后三分之一部分砌砖墙,这也是为了戏台演出时的实际效果考虑。作为一个演出舞台,即便能三面观,一个封闭的后台空间也是必不可少。这段山墙,显然是为了营造出后台来。

牛王庙戏台的年代就清楚地刻在前檐柱上。前檐下二角柱为方形石柱,四边抹角。石柱正面刻牡丹、童子图案。西侧石柱的抹角处刻有:“蒙大元国至元二十季岁次癸未季春竖石“,下面紧接较小字体的”石泉村施石人杜秀“。石柱上方还有“交底都维那郭仲臣”题名。在东侧石柱上前面两抹角上分别为:”交底村都维那郭仲臣、次男郭敬夫“和”维大元国至治元年岁次辛酉孟秋下旬九日竖,石匠赵君王。“

两根石柱上的年代相差了几十年。可以推测戏台在建成后没多久因某种原因遭到了一定程度上的破坏,由当年主持修建的郭仲臣之子郭敬夫主持了重修。

戏台古称舞亭或舞楼,宋、金时晋南一带已有,元代相当普遍,但保存至今者较少。戏台为研究元杂剧在山西一带发展历史和金元时期戏台建造规制的重要资料。庙内献亭,造型别致,结构精巧,也是一处较为珍贵的古代建筑。

1957年戏台就被列为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6年11月20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