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名“先师庙”,中国古代元、明、清三朝祭祀孔子的场所。始建于元大德六年(1302年),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面积2.2万平方米,明永乐九年(1411年)重建。主体建筑为沿中轴线分布,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布局,三进院落,中轴线上的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门及崇圣祠,主体建筑都覆以黄色琉璃瓦。
孟庙又称亚圣庙,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现存建筑多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孟庙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4公顷,院落五进。庙内保存有历代碑刻310余块,古树名木近300株。孟府亦称亚圣府,位于孟庙的西侧,平面呈长方形,占地面积约2.1公顷,院落七进,主体建筑分布在中路,是国内保存较为完整、官衙与内舍合一的古建筑群。孟林亦称亚圣林是孟子及其后裔的墓地,始建于宋景佑四年(1037年),经元、明、清历代扩建增修,至清康熙年间形成目前之规模。
建于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占地面积1729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64平方米。它由照壁、泮池、露台、门楼、天井、廊庑、正厅、厢房、寝楼、特祭祠十个部分组成。采用中轴线东西对称布局的建筑手法,建成一个完整的建筑群体。龙川胡氏宗祠以“木雕艺术殿堂”和“民族艺术博物馆”着称于世。中外建筑专家称为“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完整之好、装饰之美为天下第一”。在1988年评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第三批国保,民居群落分北、中、南三个建筑组群,院落均坐北朝南。北区为明代建筑群,最早的建筑为明万历二十一年所建。以单体四合院为主,由正厅、厢房、倒座和门楼四部分组成。大门开于东南端,入大门后迎影壁折西进入内院。宽阔的天井,低矮的台阶踏石形成其显著的明代特色。
又名紫霞山庄,清代曾为汪沅家别业,名"水香园",咸丰年间毁于兵火。1984年起,将原散见于潜日、许村等地11座较典型又不宣就地保护的明代建筑,集中于此,组成明代村落,定名"潜口民宅",它包括山门一套,石桥、路亭、石坊各一座,祠社三幢、宅第四幢。拆迁复原过程中,严格按照"原拆原建"、整旧如旧"原则,保持了建筑物的原时貌。山庄占地17000多平方米,茂林修竹,景色清幽,依山就势,错落有致,从周围不同角度,都可以观赏到完美的建筑形象。
第三批国保,中国古代民居建筑。卢氏自宋代定居于此,世代聚族而居,从明永乐十九年(1421)卢睿成进士起,到清代中叶科第不绝,陆续兴建了许多座规模宏大的宅第,形成一个较完整的明、清住宅建筑群,也是典型的封建家族聚居点。
崇礼是清代光绪年间的大学士,其住宅是保存完好的清代典型四合院建筑,分主院、跨院和花园三部分,布局宽敞,屋宇华贵,主院正房内部的装修尚保留完整的木隔扇及崇礼亲题刻字,是典型的贵族府邸。
牟氏庄园,始建于清雍正元年,拥有房产五千五百多间,土地六万亩,册岚十二万亩,现保存厅堂楼厢四百八十多间,占地两万多平方米,是中国目前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封建地主庄园。1988年,被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筑古朴壮观,内涵深沉,六个大院沿南北中轴线依次建为南群房、堂房、客厅、大楼、小楼、北群及东西群厢多进四合院落,形成一套完整的具有典型北方民居建筑特色的古建筑群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