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阳阿文碑位于沁阳市水南关清真寺内,为用于镶嵌清真寺“米哈拉卜”壁龛的镇寺之宝,镌刻于宋末元初。2013年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现存石刻101通,包括古代记事碑52通、元代至清代僧众墓塔塔铭43方,宋代旗杆夹1座,佛教石刻造像、经幢5件,另有古塔1座、佛湾“空寂禅师舍利之塔”1座、塔基8座、汉代大殿遗址、白衣阁遗址、钟鼓楼遗址及千佛殿遗址等建筑遗存。
现存数量最多、历史跨度最长的三国题材摩崖壁刻群,是研究三国文化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实物,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刻写于南宋宝佑二年正月一日,堪称楷书中的珍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是研究宋史、襄阳军事史的珍贵资料。
广东现存年代早的摩崖石刻,也是岭南最早的有绝对年代的石刻。作者陈集原,唐朝岭南泷州人,官为“冠军大将军行左豹韬卫将军、上柱国、颖川郡开国公”,“世为岭表酋长”,又以孝友著名,新旧《唐书》均有传。石刻的研究价值,涉及隋唐史、宗教史、文学史以及盛唐时期罗定乃至岭南地区的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民俗和地方志诸多方面。这幅1300年前的石刻里有15个字使用了武则天当皇帝时的颁行用字,可谓罕见,被誉为“岭南第一唐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