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铜山区北洞山汉墓陈列馆

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地址:徐州市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

徐州是汉文化的发祥地和集萃地,汉高祖刘邦封其弟刘交为楚王,定都彭城,西汉12代刘姓楚王在彭城留下大量的汉代珍遗,其墓葬建筑本身亦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徐州汉楚王墓群”因而被集体列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入列中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位于铜山区茅村镇洞山村的北洞山西汉楚王墓,于1954年被洞山村村民牧牛时发现旧时盗洞,1978年又有村民在耕种时发现附属墓室。1986年,徐州博物馆和南京大学历史学系考古专家联合对该墓进行了清理发掘,不仅收获了诸多精美文物,还向世人呈现出一座形制结构特别的楚王地下宫殿。

据徐州博物馆名誉馆长李银德所著《徐州汉墓》记载,北洞山楚王墓因山而葬,依山为陵,坐北朝南,由墓道、主体建筑和附属建筑三部分构成,全长77.65米。汉代工匠巧妙地把墓葬设计为上下两层,上面一层共有主体墓室8间,下面一层为附属建筑,有四进院落11室共13间。

汉代人有“事死如生”的葬俗,在徐州已发现的多处楚王墓中,北洞山西汉楚王墓的墓室最多,完全仿照地面宫室建造,拥有前朝、后寝、钱库、兵器库、宴饮乐舞室、厨房、厕室等,其建造方法不但有凿山而建,还应用了“预制板”即长条石材建造了两面坡的室顶,各室全部髹红漆涂朱砂,肃穆又神秘。从形制布局到生活设施,特别是附属墓室之功能完备,被李银德称为“是以往汉墓中从未发现过的,也是我国已发现任何汉代诸侯王陵墓都无法比拟的。”

该墓共出土陶俑、金带钩、玉璧、铜印、铜箭头等各式文物600余件,另有半两钱7万余枚。最令人惊喜的是在墓道两侧的7个石龛内发现了224件彩绘陶俑。由于封门石板严密,彩俑艳丽如新,大部分陶俑完整无损、神态宛若真人,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保存最好的汉代彩绘俑群。

据墓葬制式和出土文物等推测,墓主可能为西汉早期某代楚王。

北洞山汉墓陈列馆是一座遗址性博物馆,因墓建馆保护,就地陈列展览。陈列馆筹建于1987年,占地36亩,1989年对外开放。

为擦亮徐州汉文化名片,更好地打造世界级汉文化重要交流窗口,由铜山区文体广旅局多方筹措资金,经过数月的紧张施工,北洞山汉墓陈列馆展厅提升工程于2023年年底竣工,并顺利通过文物专家评审验收。

铜山区文体广旅局文物科科长刘秋晨介绍,工程对原展厅设备陈旧、展陈形式单一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提升改造,通过丰富的图文、视频、多媒体及互动装置传递多维信息,设计理念重在对文物本体的保护、利用、维护。

穿过汉阙大门进入院内,北洞山汉墓陈列馆馆长房林推开嵌有金色铺首衔环的红色大门,向记者介绍了展室内各单元的展陈内容。从展室进入墓道、甬道、主墓室,再沿阶梯进入下沉式附属院落,墓室内的乐舞厅、男女厕所、水井、粮库一应俱全,石壁平整光洁,让人近距离感受楚王的生前奢华。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