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藏品:5082

地址:漳州市龙海区高新区九湖镇西环城路和琥珀路交叉口

龙海市博物馆位于福建省龙海区石码镇紫崴路文体中心大楼四楼,据国家文物局2022年信息显示,现有藏品5082件/套,举办展览14个,开展教育活动8次,参观人数13.37万人次。

2021年2月2日,龙海市撤市成为漳州市市辖区,龙海市博物馆同步更名为龙海区博物馆。

龙海市博物馆1989年1月成立。隶属于市文化局。该馆前身为县文化馆的一个专业组,及专职干部分管。独立建制后,从文化馆大楼暂划出部分房屋作为博物馆馆舍,总面积160平方米米,其中展厅面积108平方米,文物库房16平方米,办公室、资料室36平方米。2008年,龙海市投资新建龙海市文体中心,2011年投入使用。龙海市博物馆位于文体中心2层、4层、5层,总面积约5906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2200平方米,文物库房250平方米,办公室、会议室、资料室、修复室、摄影室及通道等办公场所约3456平方米。

该馆陈列为龙海历史文物展览,远古至隋代。展出的图片主要反映这一历史时期龙海境内古人类活动史及文化遗存概貌。陈列实物主要有旧石器晚期的遂石刮削器、石片、石核;新石器时代的彩陶罐;商周的戈、锛、斧、矛、镬等石器;汉代的陶仓、三足鼎、博山炉;晋及南朝的青釉罐、盅、孟、壶、虎子、锥斗等器物99件。

龙海市博物馆 藏品主要有石器、陶器、瓷器、铜器、玉器、石雕、木雕等。计1099件(组)。

商周穿孔石戈 商周。20世纪60年代出土于九湖镇木棉村,属闽南虎林山文化遗址器物。长32.5厘米,阑宽6.5厘米,内长9厘米,宽6厘米,厚0.7厘米,穿径1厘米。石戈为灰褐色砺石质,长条形有阑,扁平,体轻薄,援中起脊,前锋尖锐呈锐三角形,尖端两援平直磨成刃状,边缘锋利无比,磨制精美。 距今约3000—4000年,闽南生活条件险恶,为适应生产生活的需要,先民们磨制石戈,用于采集和狩猎食物。石戈也被当成兵器使用,后逐渐被戟替代。而后便作为一种礼仪兵器,被用作仪仗兵和守门武士手中的饰品。

北宋陶俑群 北宋陶俑,泥制沙陶。主要有人物俑、动物俑、人面兽身俑等。其中,人物俑分大、小两种,有武士俑、文官俑、女士俑;动物俑有卧狗、卧牛、朱雀。这一陶俑群,反映了当时的丧葬习俗。 武士立俑,通高20.5厘米,宽6厘米。陶俑头戴冠帽,身穿铠甲,系腰带,挺胸,双手拱于胸前,粗犷古拙。背平。 文官立俑,通高20.3厘米,宽6.8厘米。陶俑头戴冠帽,身穿圆领长袍,双手拱于胸前,粗犷古拙。背平。 南宋青白釉印婴戏纹芒口碗 南宋,口径7.5厘米,通高5.7厘米,底径4.2厘米。芒口,口沿露胎,施青白釉。圈足,露胎。内壁刻划婴戏纹,饰以孩童在花丛中奔跑嬉戏的场景,生动活泼,情趣盎然。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