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三级博物馆
藏品:5352
地址:邵武市小东门8号
1981年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修复了宝严寺大殿,辟为“邵武县文物陈列馆”,1982年5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1984年修复了李纲祠堂,辟为“邵武市李纲纪念馆”。1985年1月正式成立邵武市博物馆,负责收藏文物和开展各项文博业务工作,馆址设宝严寺。1987年成立邵武市民俗馆, 1988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是全省第一座以展出当地历史发展传统性文化、生活的民俗博物馆。民俗馆成立初,隶属于邵武市博物馆,1989年5月,民俗馆隶属于市文化局。
2003年为加快我市文体事业改革步伐,更好地发挥文博单位的作用,根据中共邵武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关于同意将邵武市博物馆、民俗馆、李纲馆三馆合一的批复》(邵委编(2003)07号)文件精神,将博物馆、李纲纪念馆、民俗馆合并,对外挂博物馆的牌子。
2009年,根据《邵武市人民政府第三次常务会议纪要》,市委、市政府决定将搬迁后的市图书馆改造为邵武市博物馆。该工程于2012年7月开工,2013年初完成场馆装修工程, 2013年2月1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
与科技手段相融合,展陈内容丰富多彩。设有《铁城之光》、《邵武民俗福文化》、《李纲生平事迹》三个基本陈列展览。自建馆以来先后举办了一系列的临时展览,有文物专题实物展览:《收藏家精品文物展》、《毛主席10万枚像章展》、《天材匠心—馆藏古代工艺品展》、《又见古时月》等;有普查成果展览:《邵武市第三次全国不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福建省涉台文物保护成果展》、《邵武市谱牒(姓氏)文化普查成果展》、《探城记—邵武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细数家珍 共享宝藏—邵武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邵武宋代金银器图片展》、《邵武先秦文化考古发掘成果展》等;有宣传教育展览:《福建古塔摄影展》、《邵武故县历史文化展》、《邵武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忘不了乡愁—吻江派海”山水相依的古村落古民居摄影展》、《家和平心天下—一代历史名儒黄峭》、《守护乡愁记忆—邵武市不可移动文物图片展》、《西汉闽越国邵武遗存图片展》等。
邵武市博物馆馆藏丰富,独具特色。一是馆藏品种多、数量大。经过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全馆现有文物5058件/套,囊括了金、银、铜、铁、玉、石、陶、瓷、棉、麻、纸、牙等各种质地,30余种类别的文物。随着抢救性考古发掘及文物搜集工作的不断深入,邵武市博物馆馆藏文物总量还将逐步增加。二是精品多,时代跨度大。上至新石器时代,下至清代、民国,历朝历代的文物,均有收藏,珍贵文物多达1784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19件/套、二级文物112件/套、三级文物1653件/套。三是特色多,社会影响大。馆藏文物具有许多特色,其中两大特色最为突出:一是本市(邵武市故县村)出土的140余件宋代窖藏金银器,数量之多,制作精细,造型秀美,为全省罕见;二是四都窑瓷器,具有历史悠久、品种齐全、造型独特、釉色丰润亮泽等特色。
参观须知:
一、开放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开馆时间:
6月1日—9月30日: 上午8:00—12:00, 下午15:00—18:00
10月1日—5月31日:上午8:00—12:00, 下午14:30—17:30
每周一闭馆(内部维护、业务学习)
二、参观入馆凭证
(一)持身份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免费入馆参观;
(二)老年人、残疾人、军人、中小学生优先参观,身高1.3米以下的儿童须由家长陪护参观。
三、禁带物品
禁止携带爆炸性、易燃性、放射性、管制器具等危险物品,禁止携带宠物、食品、饮料入馆参观。
四、团体参观预约
各单位团体参观者需提前一天与博物馆办公室预约,以便安排参观。
五、文明参观
(一)参观者须遵守公共秩序和展馆的有关规定,听从工作人员的引导;
(二)禁止损坏展柜、设施和展品,禁止翻越护栏;
(三)禁止吸烟;
(四)禁止大声喧哗、打逗及影响其他参观者的行为;
(五)禁止拍摄。
六、参观服务项目
(一)提供免费讲解;
(二)展馆内为参观者提供免费信息问询、免费宣传资料、免费寄存、免费饮水等服务。(服务电话0599-6330312)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