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级:二级博物馆
藏品:564
地址:起凤街1号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为艺术类博物馆,隶属于山西省文物局。馆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五一广场起凤街一号纯阳宫。
纯阳宫原为供奉唐代著名道士吕洞宾的道观,因其道号纯阳子故而得名,又称“吕祖庙”。它创建于宋末,元代道教全真派丘处机的弟子宋德芳主持过此观,明清做过大规模修缮和改扩建。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了这座道观并于此成立了太原市文物馆。1953年9月28日,太原市文物馆与山西省图书馆合并后改称为山西省博物馆二部,也称专题陈列部。2003年10月于此组建成立了山西省艺术博物馆。2007年1月9日正式挂牌。2009年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3年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纯阳宫建筑及布局:
馆址坐北朝南,占地面积约一万平方米。馆内分为五进院落,主要建筑有四柱三楼式木质牌坊、硬山顶式原宫门、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灵宝洞、潜真洞、玉皇阁等。四周建有配房及砖券窑洞,总计殿堂七十余间。既是一座道观,又具备古典园林建筑的特点。整体布局紧凑,高低错落,曲折回旋,组合巧妙,营造了变化多端又意味深长的建筑空间。山门、太湖石假山、殿、楼、阁、洞、亭、台、廊、厢房、台级、天桥、甬道,囊括了中国传统古建筑的基本形制,又渗透了五行八卦的设计理念,是道教文化与中国古典建筑形式完美融合的典范。
宫门为上个世纪50年代增建的砖砌仿木结构建筑。正中为二层重檐歇山顶,砖券拱门,两侧为一层单檐歇山顶副楼与八字合抱墙,绿瓦红墙。进入宫门,就是第一重院落,亦为上世纪五十年代增建,整个院落东西高,中间低,东侧为假山,上建有关公亭和宋代披云真人的衣冠冢,立有元大德元年的《玄通弘教披云真人碑》;西侧为碑廊;中间设轴线甬道,穿过四柱三楼木牌坊,正北方向为第二道宫门,这是原纯阳宫的宫门,为明万历二十五年建的砖砌仿木结构,三拱山门,面阔三间,两侧配有八字合抱装饰的墙。
穿过第二座宫门就进入第二进院落,为四合院结构,东西为厢房,正北为献殿和东西耳房。
穿过献殿,进入第三院落,四合院结构,正前方为吕祖殿,东西侧有厢房和配殿。吕祖殿后为窑洞和第四院的南楼。穿过石拱窑洞,就到达第四院。
第四院呈八角形,名为八卦院,底层均为砖券窑洞,俗称“九窑十八洞”。窑洞上层又建有四楼和四座扇形角亭,院中央回廊亭,为方形三间两层亭,北侧有天桥连通二层北楼。其整体布局与天上九星、地下八卦壮观形式密切相关,可谓是“殿阁巍巍,按天上之九星而罗列,道院森森,照地下之八卦而排成。”
穿过八卦院北侧的灵宝洞进入第五进院,为四合院结构,上下两层建筑,南侧为灵宝洞,左右两侧石阶,是登临第四、五进院所有高层楼、亭的唯一通道。东楼、西楼均为木构二层楼;北部二层正楼底部是砖石木梁结构,名为“潜真洞”,正楼背后,筑有巍阁高二层,为清嘉庆十二年增建的“观音大士阁”。
纯阳宫是典型的四合院式建筑群,以宫门、前殿、主殿和后殿为中轴线,左右延展,布局对称,又富有变化,南低北高,由南往北层层递进,以北为上,形状与大小不同的院落和建筑物在中轴线上跳动错落,营造了变化多端又意味深长的建筑空间。其中九窑十八洞、扇形九角攒尖亭、八卦楼等设计独特,具有很强的道教文化的特征。纯阳宫体现了全真教的宗教哲学思想,并蕴含着极具深度的文化内涵,取得了极高的建筑艺术成就,在中国道教建筑、道教文化中具有独特的美学价值和历史意义,是研究明清时期道教古典建筑艺术的重要范例。
纯阳宫在建筑装饰上同样是值得称道的,院内的石雕、砖雕构件,檐枋彩绘,是建筑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遍布于各处的匾额与对联则为纯阳宫营造了颇具道教气息的氛围,如第二道宫门的草书对联“道合昊天天上仙班第一,祠开晋地地下栋宇无双”,楷书“道德之门”,篆书“蓬壶佳瑞”,楷书“山西皈一道院”等等,从书法的角度来讲,也是颇耐人寻味的艺术作品。
博物馆基本陈列有:
1、《馆藏石刻文物展》:陈列在碑廊及院内,共展出展品150余件,展线长108米。碑廊内,置放着不同年代的石刻造像,有汉代石虎、北魏时期的石羊、北周时期的释迦立像、北周时期昙响等七百人造像碑、唐代的释迦立像、菩萨立像等。
其中“涅槃变相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碑螭首龟趺,额部雕天宫和须弥山,正面雕涅槃故事六图,下层刻施主姓名。碑阴上部亦为涅槃故事二图,下半部则为“弥勒三尊”像及碑文。两侧面雕天王、童子、狮子等。全碑以涅槃故事为主,满饰浮雕、题名、构图紧凑、雕工精致、规模宏丽,艺术价值极高。
2、《沧海遗珍——馆藏拣选文物展》:展出文物百余件,展线长50余米。主要以从冶炼厂拣选出来的大批历史文物精品为陈列内容,该展览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反映出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
3、《馆藏道教、佛教文物造像展》:展出文物120余件,展线长150余米。
其中“韦驮立像”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通体鎏金,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瓷器艺术精品展》:以山西地方特色瓷器为主,彰显地域资源优势,更好地展现山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出文物众多,展线长30余米。
5、《珐琅艺术精品展》:陈列在“玉皇阁”展厅内,展出馆藏珐琅精品,展线长50米。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完美的表现形式,极具美的享受。
6、《书画精品展》:展线长80米,共计展出著名艺术家作品百余件。
其中清代钱慧安所做的绢本“和合二仙”图,高120厘米,宽60厘米。作者以细腻、工整的线条勾勒出了寒山迂怪佯狂的神情及拾得笑傲一切的气概,极具浓郁的中国审美意趣。
7、《汉画像石和宋金墓葬砖雕展》:陈列在“灵宝洞”展厅及二层展厅,展出展品53件。
该展览中以山西离石马茂庄出土的东汉和平元年左表墓室画像石为主,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刻画生动、形式多样,有表现墓主身份、地位、日常生活的,也有历史故事和古代神话等。
馆内共计殿堂七十余间,大小三十个展室,展厅面积三千平方米,展线长五百余米。
山西省艺术博物馆藏品主要来源于民间征收、捐赠、采集、收购、旧藏等。馆藏文物主要有漆器、珐琅、书画、青铜造像、瓷器、石刻雕塑等。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决定,原山西省博物馆的藏品由山西博物院和山西省艺术博物馆、山西省民俗博物馆共同拥有,统一由山西博物院保藏,另外两馆可以使用。博物馆建有15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把不同质地的文物分库区分类管理,并配有较完备的消防设施和先进的安全技防监控系统。尤其对重要珍贵文物采取分柜、分库重点保护,这样既减少了对文物的各种自然、人为的损伤,又延长了其寿命。馆内设有较完善的导引图、告示栏、导游讲解、广播导览、商品销售、星级厕所等服务项目和设施。
1995年被山西省委、省政府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7年被山西省文物局授予“博物馆展示服务” 先进单位,2011年被评为省直精神文明单位。
参观须知:
门票价格:
根据晋价市字【2011】398号文件批复,山西省艺术博物馆门票价格定为30元/人次;学生凭合法有效证件实行半价优惠;中小学生集体参观、儿童、现役军人、革命伤残军人、60岁以上老年人等予以免票。
票价:全价30元 半价15元
讲解:6人以下(含6人)60元;6人以上 100元
开馆时间:
每周二至周日9:00—17:00(16:30停止入馆)
每周一闭馆(逢国家法定节假日正常开放)
交通指南:
A:公共汽车,乘坐1路车、4路车、103路电车到广场站下车;
B:公共自行车,五一广场、太原影都均有存车点;
C:自驾车,我馆门前停车位充足。
展厅布局:
博物馆基本陈列有:
1、《馆藏石刻文物展》:陈列在碑廊及院内,共展出展品150余件,展线长108米。碑廊内,置放着不同年代的石刻造像,有汉代石虎、北魏时期的石羊、北周时期的释迦立像、北周时期昙响等七百人造像碑、唐代的释迦立像、菩萨立像等。
其中“涅槃变相碑”高302厘米、宽87厘米、厚25厘米。碑螭首龟趺,额部雕天宫和须弥山,正面雕涅槃故事六图,下层刻施主姓名。碑阴上部亦为涅槃故事二图,下半部则为“弥勒三尊”像及碑文。两侧面雕天王、童子、狮子等。全碑以涅槃故事为主,满饰浮雕、题名、构图紧凑、雕工精致、规模宏丽,艺术价值极高。
2、《沧海遗珍——馆藏拣选文物展》:展出文物百余件,展线长50余米。主要以从冶炼厂拣选出来的大批历史文物精品为陈列内容,该展览具有鲜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反映出山西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化。
3、《馆藏道教、佛教文物造像展》:展出文物120余件,展线长150余米。
其中“韦驮立像”身披铠甲,手持金刚杵,降魔去妖,威风凛凛,通体鎏金,工艺精湛,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4、《瓷器艺术精品展》:以山西地方特色瓷器为主,彰显地域资源优势,更好地展现山西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展出文物众多,展线长30余米。
5、《珐琅艺术精品展》:陈列在“玉皇阁”展厅内,展出馆藏珐琅精品,展线长50米。充分反映了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以及完美的表现形式,极具美的享受。
6、《书画精品展》:展线长80米,共计展出著名艺术家作品百余件。
其中清代钱慧安所做的绢本“和合二仙”图,高120厘米,宽60厘米。作者以细腻、工整的线条勾勒出了寒山迂怪佯狂的神情及拾得笑傲一切的气概,极具浓郁的中国审美意趣。
7、《汉画像石和宋金墓葬砖雕展》:陈列在“灵宝洞”展厅及二层展厅,展出展品53件。
该展览中以山西离石马茂庄出土的东汉和平元年左表墓室画像石为主,其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刻画生动、形式多样,有表现墓主身份、地位、日常生活的,也有历史故事和古代神话等。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