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级:未定级博物馆

地址:固原市原州区须弥山石窟对面的平台

须弥山博物馆(Xumishan Museum)位于宁夏固原市,建筑面积5558平方米,陈展面积4500平方米,博物馆的建成是为了改造须弥桥、普度桥等附属设施。古丝绸之路宁夏段保护性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内容有固原古城、开城遗址等环境整治项目。

须弥山石窟是丝绸之路上中国十大石窟之一,始建于北魏,西魏、北周、隋、唐继续营造,以后各代修葺,成为固原规模最大的佛寺遗址,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须弥山石窟现存石窟150多座,分布在连绵2公里的8座山峰上,自南而北分大佛楼、子孙宫、圆光寺、相国寺、桃花洞、松树洼、三个窑、黑石沟等8个区。 六盘山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上的重要水源涵养林地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素有“高原绿岛之称”。宁夏正在着力整合南部山区的旅游资源,须弥山博物馆就是其中之一,打造包括须弥山石窟、古丝绸之路、六盘山、萧关遗址等在内的大六盘山旅游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旅游区服务设施档次和水平,吸引海内外游客的到来。

须弥山博物馆由七个部分组成。陈展中运用科技媒介、艺术创作、文化象征等多种手段全面展示丝绸之路文化和佛教石窟艺术,将游客带进了全景式的探秘丝绸之路、欣赏佛教石窟艺术的殿堂。

第一单元“丝路开通”从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始,通过场景复原、文物陈列手段展示了丝绸之路开通以后给固原带来的文化经济繁荣。

第二单元“佛教东传”运用场景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技术,展示了佛教从印度诞生并东传进入中原大地的历史进程。

第三单元“须弥之光”再现了丝绸之路上古原州商贾如流、物阜民丰的繁荣景象,与须弥山石窟的艺术魅力相映成辉。须弥山石窟是佛教东传的产物,石窟艺术既有印度“支提式”风格,又有浓厚的中原文化氛围,是印度佛教中国化的典型代表。展览从须弥山石窟初凿、兴盛、高峰期到衰落几个部分反映了须弥山石窟发展的全过程。

第四单元“佛国众生”运用图版、石窟雕像复原、文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等手段系统介绍了佛国世界各类形象,是专题的佛教知识单元。

第五单元“佛窟集萃”用图片展示和多媒体技术系统地介绍了印度阿旃陀、阿富汗巴米扬和中国各具特色的18处著名石窟。

尾厅与序厅相呼应。用须弥山地形地貌电子沙盘与世界著名佛像浮雕相结合的手法,展示须弥山佛教石窟艺术的魅力。观众可以循着须弥山电子沙盘多媒体触摸屏的导示,深入石窟区实景参观和亲身感受须弥世界的奥妙。

须弥山石窟是宁夏境内最大的石窟群,现有500余尊保存较为完好的造像和历代的壁画、题记。石窟始凿于北魏晚期,历经西魏、北周、隋唐各代大规模营造及宋、元、明、清各代修葺重妆,借助神秘的佛教文化色彩,香火旺盛1500多年,成为古代西北极具规模的一处名山古刹。

交通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