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季鸾公园内凤凰阁一楼,纪念馆建筑面积420平方米,布展总面积320平方米,展室以季鸾先生的一生为主线设计为十二板块,并于2016年8月16日正式建成开馆。墓园于2014年8月13日由西安迁至榆林,安葬于东沙生态公园(季鸾公园),主要设张季鸾墓冢和张季鸾先生中年时期的一尊坐像雕塑。博物馆现有藏品255件,为一般文物。
延川红军东征纪念馆位于延川县乾坤湾镇刘家山村,是文物系统国有博物馆。展出内容:毛泽东东征革命旧居;红军东征革命历史过程展(图文);东征期间红军战士使用衣物、行军设备等;红军东征革命期间书信往来及重要会议遗址展;东征主要战役展示。
位于眉县滨河文化产业新区平阳阁,是集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建筑面积2990平方米,其中陈列面积1760平方米。馆内现珍藏各类青铜器、陶器、玉器等文物2200余件(组),其中一级文物43件,二级文物47件,三级文物545件。博物馆设有《平阳怀古——眉县历史文化展》和(文物百科——科普陈列展)两个基本陈列,展出各类精品文物270余件(组)。
现有馆藏文物7124件(套),其中等级文物391件(套),包括一级文物20件(套),二级文物19件(套),三级文物352件(套),其中博物馆布展文物1000余件(套)。博物馆主题为“夏州故地、塞上边城”。主展厅共分为五个单元:文明之光、边关烽火、多元融合、红色史记、经济靖边。非遗展厅展示了我县国家级、省级、市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展厅既符合整体风格,又可满足临展布展的功能需要,目前为墓志铭专题展馆。
铜川博物馆位于铜川新区长青南路与朝阳路交汇处,总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展出文物1500余件。设有铜川历史基本陈列区、文物保护修复展示中心、文博苑及相关配套设施,是一座集收藏、展览、研究、考古、公共教育、文化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博物馆,是铜川的历史文化会客厅和对外交流的重要窗口。
基于成立60多年积淀的电影作品、电影道具、艺术档案等珍贵电影文化资源,以开放体验式展藏一体化的方式,筹备此次专题性展览。将西影厂史回顾展览、经典电影道具展览及作证世界电影发展史的放映机设备展等主题内容集于一体,塑造了一个“活”的电影艺术展;同时,展览融合浸入式、故事性等展示方式,将幕后电影制作、实景电影场景互动展示,增加展览的趣味性、互动性和体验性。
以“本地文化”为主轴,以展览、教育、研究、收藏为主要功能,是一个以“图像”为研究对象的档案收集、整理、展览的主题博物馆。延续城市记忆主题,持续收集与整理照片、纪录片、广告、电影等各类城市影像;形成系统的文献资料,为城市记忆提供重要的档案留存,构成立体的城市影像文献与民间记忆档案;通过主题展览、交流活动、社区与街区计划等形式,为中外艺术专业人士、艺术爱好者、学者提供直接和深入研究“本地文化”的机会,成为一个为公众提供城市文化服务更多可能性的共享平台。
在原沣峪口百年老油坊的基础上成立的一个非遗类榨油博物馆。博物馆藏品407件,主要为古法榨油的工具,盛放油的器具,文献资料,票据,书籍。主要展示自沣峪口老油坊创立以来历代传承的印迹,以及展示祖国传统榨油工具的发展历程,其有重要的历史,文化,科技价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 古法榨油工具类341件,祭祀类35件,其他类31件 沣峪口老油坊博物馆的藏品,活态展示区的活态古法榨油木质工具,有特殊的机械原理。是我国榨油的活化石,是现代榨油机器的始祖,是我国农业与文化的并举。
位于西安市灞桥区电厂南路8号,占地面积1000多平方米,拥有藏品数量304件。 西安市古陶瓷博物馆的藏品数量多、种类全、且品位雅、价值高。我们的基本陈列分别是以中国古代陶瓷史的发展为序,馆藏有精美的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的彩陶;瓷器的鼻祖原始青瓷;更有造型奇异的南北朝的鸡头壶等瓷器;隋、唐、五代的“南青北白”;金元时期的杰作和瑰宝;精美绝伦的青花、粉彩、五彩呈现给广大公众。
博物馆面积500平方米,目前馆内共设4个展区,即:瓷器展区,木器和石雕展区,人物画像展区、古字画展区,玉器和钱币杂项展区,分别对收藏的各类藏品进行展示。各类藏品共计339件,有宋、元、明、清各时代的瓷器,有佛像、花瓶、香炉、盘子、碗等器物;明、清木器家具;道教各位神仙人物画;明清玉器挂件、手把件等;汉、明、清等时代钱币;民俗手工艺制品,如藤编类、竹篮、竹笼子、刺绣等。
西安市民俗博物馆位于长乐门内西北角,与城墙及环城公园为邻,文化氛围极为浓厚。馆舍占地面积约4839㎡,展厅面积约1207.36㎡,其中在原东岳庙大殿原址陈列主题为“金壁辉彩——东岳庙壁画陈列”的基础展览,西侧两个临时展厅会定时更新民俗相关展览。馆内现有藏品306件(套),是经西安市文物局批准由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调拨至我馆,来源合法。
为了响应国家中医药发展战略,贯彻全国中医药大会精神“在新时代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二是落实实施西安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博物馆之城”工作要点;三是以“一家之长”展示长安中医学派中医药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使中医后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传承发展、造福人民。博物馆完善的展示了太和医室发展160年来的历史脉络,同时在不同阶段也展示了中国中医发展的波折历史。现承担着我省及西安市中医药文化的传播与传承工作;也是青少年及一带一路国家学生研学的打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