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因地处古四渎之一“济水”(故道为今黄河所据)之南而得名。据考古发掘资料,远在9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已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距今4000~4500年前以磨光黑陶为特征的“龙山文化”,系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济南东郊龙山镇而被命名。由于穿越济南南部山区的齐长城为跨市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暂未计入济南29家之内。
山东济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一览

万字会旧址
济南近代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仿古建筑群。始建于1934年,1942年竣工,整组建筑南北轴线长215米,东西宽65米,占地面积13975平方米,主要建筑面积4284平方米。道院建筑采用中国传统的建筑布局手法,前后共有四进院落,沿中轴线依次为照壁、正门、前厅、正殿、辰光阁等主要建筑,两侧东西厢房以廊相连。门前照壁宽36米,基厚2米,通高约10米,底部为石砌须弥座,壁心嵌高浮雕琉璃盆景,盆体篆有“吉祥”字样。建筑布局得当,主次分明。旧址采用传统建筑手法,主体建筑的屋架结构,斗拱均采用清式大木作手法,但均为混凝土结构,是一座以宫殿与庙宇混合组成的仿古建筑群,是古代传统建筑形式与现代建筑技术、材料相结合的范例。
免责声明 | 忆起追迹致力于传播历史文化,部分图文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仅供参考学习、交流!如涉及到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感谢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