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一批

行政区域:江苏,苏州,吴中区

地址:苏州市吴中区东山镇陆巷古村

陆巷村,隶属于江苏省苏州市东山镇。距离东山镇中心12公里,背山面湖,东边是莫厘峰,南边是碧螺峰,西边是太湖,南宋时渐成村落,明清时名人辈出,明正德初大学士王鏊的故里即在此村。古村内寒谷山庄、北箭壶、观音堂等“72堂半”明清高堂巨宅鳞次栉比,保存完好的明清建筑有30余处,是吴县古建筑群中数量最多、保存较好、质量最高的一个村庄,是香山帮建筑的经典之作,也是环太湖古建筑文化的代表, 被誉为“太湖第一古村落”。还是明代首辅王鏊的故里。村中还有一条长达一里的明代古街,建有“探花、会元、解元”三座明代牌楼。

南宋南迁时途经太湖,见东山雄峙湖中,风光秀丽,战火又不易涉及,大批官兵家眷在后山太湖边定居下来,并在村中筑有六条直通湖畔的巷弄,因而起名陆巷。另一种说法是明代王鏊母亲姓陆,其村得名陆王村,后讹传为陆巷村。陆巷仍完整保留着王鏊的故居惠和堂。这占地2000平方米的巨宅是标准的明代官宦宅第的代表。

古村建筑顺应地形,随高就低,交错穿插,极具历史和艺术价值。民宅外观简洁而造型精巧,厅堂色调雅素明净,门楼砖雕精美,窗户梁架等彩画秀美,雕刻细腻,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风格。陆巷民宅的平面布局,一般以纵轴线为准绳,自外而内次第安排照墙、门厅、轿厅、大厅、楼厅、界墙。轴线上的房屋,陆巷人谓之“正落”。正落左右各有一条纵轴线,往右为书房杂屋,左为女厅厨房。左右两边的房屋,陆巷人谓之“边落”。正落与边落间,用备弄连接。这类大型住宅,前后四进,每进房尾都用天井分隔。大厅后面的库门,是内宅和外宅的分界线。大厅是住宅的主要建筑,楼厅是住宅的最高建筑,大厅和楼厅是内宅的中心,形成典型的苏派建筑风格。

2008年12月,陆巷村被评为苏州十大美丽乡村。2020年4月,入选首批江苏省传统村落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