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二批
行政区域:贵州,黔东南,从江县
地址: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加榜乡加车村
加车村位于月亮山腹地加榜乡东北部,海拔790米,因坐落在苗语“党机”的山垴上,后人写为汉语近音“加车”而得名,距乡政府12公里,距县城80公里,辖3个自然寨,294户1213人,均为苗族。2013年开通了油路。加车村以种植水稻为主。这里四周高山环绕,所以稻田都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的变化而变化决定了梯田的大小和形态。这些梯田中间均散落着苗乡独具特色的吊脚木楼,形成人在寨中,寨在田中的田园风光,与闻名遐迩的加榜梯田美景融为一体,尤为壮观。2013年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相传2000多年前加车人的先祖王故拆、王故西带领族人从黔东南州境内的丹寨县排调出发,沿都柳江而下,先后到过榕江车江,广西的杆洞,从江下江、秀塘乡的上傲及刚边乡的宰别村,每一处都短暂的生活2—3年。最后寻得加车河对岸比较平缓的风水宝地加车坡,即率全族人到加车坡定居。王故拆、王故西便率领全族人开始挖山造田种植水稻,过着“稻饭鱼羹”的美好生活。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王氏的子孙们从加车坡分散到从开、利古、利娘、九成等地居住。而其他姓氏的苗族先祖们又随之来到了加车、加页、党扭等村定居,这些苗族的祖先们也和王氏兄弟一样,带领族人挖山开田种植水稻。通过2000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加榜万亩雄伟壮观的梯田。
加车村是加榜梯田的核心区,加榜乡万亩梯田种植着近百种原始糯稻,稻田里同时养着鲤鱼和鸭子,这种稻鱼鸭共生的古老生态体系已被列入全球农业重要文化遗产示范地。加车村禾稻耕种、稻田养鱼、驯养家畜以及相应的农作方式、作业周期、除病防灾等农事表现和过程以及祈盼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崇拜、祭祀活动、禁忌传统等较完整地体现了古老的苗族农耕文化体系。目前加榜梯田成为了民族文化生态旅游胜地。
加车村是加榜乡最大的一个苗寨,民风习俗保存完整,民居建筑为传统的苗族吊脚木楼;传统的节日有苗年、新米节、芦笙节和开秧节;民族服饰保护较好,苗族妇女喜穿青黑裙,苗族男性喜穿有领对襟布扣或铜扣、钱毫扣的短上衣、宽大的抿腰裤;苗笛是竹制竖吹的管形乐器,即“四孔萧”,声音清脆,曲调低沉委婉,它能表现丰富细腻的情感,寄托宁静悠远的遐思,幽静典雅,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