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三批
行政区域:江西,上饶,婺源县
地址: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篁村
篁村位于婺源县,与理坑村、思溪村等传统村落相连,隶属于沱川乡。从婺源县城驾车,大约1小时20分到沱川乡,再沱川乡政府折北向西,开车不到5分钟就可到达篁村。在篁村方圆3公里内,东北是理坑,往西不远是大鄣山卧龙谷,正北是溪头村的飞凤峡。
篁村是怎么得名的?
一是:传说篁村的人是南宋奸相秦桧的后代,当年为了避祸藏匿在这深山之中,改姓隐名,去了秦字头上三横, 改姓余。而之所以取名篁村,是其先祖既留恋伴君的日子,又害怕被人误会有称帝的野心,生生地把“皇”字头上加了个竹字头,以掩人耳目。 二是:相传宋朝余道潜,在京做官遭贬,安徽桐城人,返家途中,路过婺源,遥望东北方的山巅上,有一支秀峰,必是发祥之地。于是寻觅到篁田这个地方,但见山水秀美,来龙势旺,即迁居至此落户。此地山青水秀、环境清幽、茂林修竹,风声、水声,尤如动听的田园曲。 唐代诗人王维《竹里馆》诗云:“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以此诗之意,取名“篁村”,余道潜则为篁村一世祖。篁村的风水异常的好,因为对着笔架山,傍着墨砚池,当然还有连绵不绝的金山。说是金山因为形似金字,所有的山头都异常尖俏。
余秋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艺术理论家、文化学者、散文家,曾获“国家级突出贡献专家”称号,并担任多所大学的教授,是目前公认的全球华人社区影响力最大的作家之一。 2008年9月7日,余秋雨先生专程来到篁村探访,他先后参观了婺源县沱川乡理坑村和篁村、大鄣山卧龙谷景区及婺源博物馆等景区景点。
余秋雨先生在县、乡领导陪同下来到篁村时,篁村退休教师余松茂负责接待和解说。松茂老师带着秋雨先生一一细看了篁村的余氏宗祠“始基甲第”、月池、笔架山、800多年前余氏始祖余道潜手植的罗汉松、古代廊桥……
余秋雨兴致很高,与身旁的陪同人员聊起了婺源方言,发现很多方言与他童年记忆中的一样,余秋雨先生开心地说:“我的老家就在婺源,我也是婺源人呢!”
2008年的婺源之行,虽然匆匆,但给余秋雨先生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几个月后,婺源几位文化人写成书稿《婺源历史文化旅游丛书》,想请余秋雨先生作序时,他欣然应允,而且很快写成,好像早已酝酿好腹稿似的。
在这篇序文中,余秋雨先生深情地写道:“我也算是一个走遍天下的人了……介绍一些难忘的去处,这是‘过来人’必须承担的责任。在介绍国内好去处的时候,如果不是说大城市、大名胜,而是说村落、田野、城镇,我首先脱口而出要推荐的,一定是婺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