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三批

行政区域: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

地址:平顶山市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

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又名半扎万泉寨,距汝州城南约17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分为半西、半东两个行政村。据考证,300多年前,半扎一代曾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后来四棵树、安定乡、薛家店、董家村等几个村庄的人迁居于此。随着丝绸古道骆驼商队的逐步发展,在宛洛大道上,南阳到洛阳是直通的两个驿站,是来往传递信息的交接点,半扎在两站之间,又是条件优越的必经之路。过路的公差和骆驼商队,都要在此休息食宿,因这里不是驿站,而是半途驻歇,故称半扎。半扎人引以为豪的是万泉河和年代久远的文昌阁、关帝庙、陕山会馆、戴公馆、龙嘴、乐楼及长达4.5公里的高大石寨。

半扎寨位处两河夹一寨的地势。北寨外有小北河,南寨外有万泉河。万泉河的得名来源于从半扎寨西门外的源头起,向东不到2公里的河段两岸,渗透出大大小小无数股泉水汇入河中,故名万泉河。万泉河上游一股泉水上开凿的老龙嘴,也是半扎人引以为豪的文物标志之一。

万泉河上水打磨是半扎寨的另一景点。万泉河由于泉源众多,水量充沛,在短短的河段上,水位落差竟达10多米。古代聪明的半扎人,闸石堰砌石渠,利用急水冲击作动力,从西向东安装了10盘水磨和2部水打弹轧花机。如今万泉河水依旧哗哗流淌,水磨却难觅踪影。古老的河道上,只留下部分通往水轮的几节水槽和磨坊的残垣断壁。

万泉河上现存明朝建成的石板桥一座、双孔桥两座,现在仍然保存完好,为村民生产生活提供便利。

关帝庙内存活百年以上古树3颗,分别为柏树、梧桐树、槐树;村东北部存活一颗百年以上皂角树。

半扎村内现保存有明朝土地庙两处,一处为石雕结构,另一处为砖瓦结构。

2014年11月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

注:摘自《汝州市文物志》汝州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