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五批
行政区域:山西,长治,平顺县
地址: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豆口村
豆口村,是一个古老而精致的村落,行政管辖录属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石城镇。村子深居太行山腹地的峡谷风景带,背山面水,“横漳水而带行山,枕龙门而控凤壁”,山奇水美。
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拟将豆口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据《豆口村志》记载,豆口村始建于南北朝时期,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现保存基本完好的古建多为明清建筑,老宅至今仍是村民们的栖身之所,二十多处的寺、庙、堂、径、关等古迹遗址随处可见。置身豆口,你不禁要惊诧于这座深山里的村子缘何拥有如此众多的庙堂,惊诧于修筑这座古村落的财力、物力之巨!古豆口村修筑在东、南、北五券之内(南有两券,:“券”即类似于城门的石砌进出通道),如一座小型城池被山水环抱。村子原有圣源王庙、观音庙、关爷庙等十四座庙宇和一座名为水峪寺的寺院,其中以位于村中最高处的对源王庙(也称大庙)最为壮观。据记载,圣源王庙建筑规模庞大,十八级青石台阶直通山门, 拜殿面阔三间,由合抱大有可为大柱支撑,殿内雕梁画栋,墙上饰有绘制精美、形象逼真的壁画,大殿正面敬奉着玉皇大帝,左右两侧是十八尊各路龙王爷的站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主殿已被毁坏,仅存有十八级台阶和山门:高高耸立在东券之上的关爷庙,供奉着德高望重、忠义至极的关云长,主要建筑有拜殿、正殿两间,建于明崇贞二年(即公元月份1629年),殿宇对面是一座三开间的戏楼,供每年阴历五月十三为关老爷唱戏。现在,庙楼、戏台主体依存,可惜年久失旧观。
豆口村的主要景观是规模庞大的明清民居,这些木构木建、砖墙砖地、石雕石刻的屋院落、院落挨院、院落对院,依势而造,蜿蜒而居,静静地伴着村前的漳河水,缠缠绵绵几百年,护佑着豆口的子民。大大小小的院落格局以四合院落为主,建筑风格基本相近,青砖黛瓦,粉墙石壁,精雕的砖木门楼映衬着各具特色的照壁,显示着屋主人的情趣。若你是细心人,还能从构造间的细微差异处寻到院落的“年龄”、 到主人的财力。这些院落的正房堂屋大多以全木雕的花棂门窗饰面,原木门柱支撑起高高屋脊、深深的挑檐,营造出威严富贵的气势;两侧厢房相向而建,多是带有二层阁楼的砖木石混建房屋,阁楼堆放杂物,楼下住人,冬暖夏口;下房以客房式的一堂两屋结构为主,干爽宽敞,有些房屋中至今还保存有和房屋同龄的条案、座椅、箱柜,几百年的风尘让这些老家具油漆剥落、失去了光泽,但仍坚实耐用。各家的大门楼大多为砖雕、木饰的小巧妙结构、互为基石、互为修饰。小院内青砖铺地,绿苔盈盈,几呼每座院落里都种有红红火火的石榴树,寄托了屋主人对子孙后代的殷殷期望;小院外的通行巷道皆以石板、石块铺砌,巷道不宽,以能行驴车为限,弯弯曲曲地连起了布局紧密的屋宇院落,连起了整片的村落,院落间比肩接踵,邻里间鸡犬相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