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五批

行政区域:山西,晋城,泽州县

地址: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渠头村

渠头村隶属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35°37″N,112°54″E)。有渠南路连通国道207与太洛路,太焦铁路穿境而过,临近有晋长高速南义城收费站等,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北连大坡头、小河西、东板桥等村,西临巴公电厂、巴公化肥厂以及巴公镇,东接南义城、王沟,南壤泊村、薛庄。省级精神文明先进典型,市级小康村。

金以前无可考,金至明朝一直称为塸(ou)头里。 清乾隆47年《凤台县志》记渠头属义城都塸头里。 嘉庆年间属河西里塸头镇。 光绪年间属凤台县北乡河西里。 中华民国时期,废明清里甲制度,建立区村制,全县设五区,渠头属第五区,为第五区大镇。 日寇占领时期属晋城县第八区。 1942年中共晋北抗日县政府城里,渠头属晋北县第四区。 1945年至1953年,属晋城县二区。 1953年撤区建乡,渠头属渠头乡管辖。 1956年,农业合作化,渠头乡并入巴公乡,渠头复属巴公镇管辖至今。

渠头村,旧时分四大社八小社,古建筑颇多。计有十二栏杆、九龙戏池、四大摸角、圣旨牌坊等景观;有顶天立地镜、插天立地匾、关帝石狮等文物;有四堂八庙、影壁墙等古迹;有“七十二栅栏、八十二道阁”,魁星楼等古建。从村落形制上看,颇具规模,旧时是晋东南地区最大的古村落之一。

据资料载,渠头村最迟在唐末已由李姓建成村落(见《皇清徽仕郎候补光禄寺典簿广裔李公暨配王孺人合葬墓志铭》,千年古镇之称不为过。在悠久的历史岁月中,渠头村渐势发展,到明清时期,已初具规模,形成所谓阁镇布局,人口繁多,古建筑纷纭。

经近代兵火及各种人为破坏,渠头已大失昔日风采。十二栏杆、九龙戏池、四大摸角等景观已不复存在,顶天立地镜、插天立地匾也已丢失,而四堂八庙等古建筑也毁坏殆尽。

渠头村现存古建都为明清建筑,虽然规模已不能与昔日可比,但依然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现存庙宇以山嵕庙、关帝庙为代表,阁楼以白衣阁和李仙阁为代表,民居则以张家牌坊院、马家当铺院、李家垂花楼院最具代表性。保存较为完整的古街有北胡同、晋家胡同、白衣阁巷、牌楼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