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批次:第五批
行政区域:河南省,平顶山,汝州市
地址:平顶山市汝州市大峪镇青山后村
青山古寨石头村
青山后村位于汝州市大峪镇西部,距离镇政府约8公里。明清时期,因本村居民住在青石山的后面,故取名青山后。青山后村隶属于汝州市大峪镇,下辖青山后、南坡、白庙、黑龙潭4个自然村,村域面积约8平方公里,耕地718亩。目前,境内的石榴嘴寨和开发中的龙凤山滑雪场景区,吸引了大量旅游爱好者前来参观、游玩。
青山后村为典型的深山区村,村子四面环山,植被良好,山上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环境优美。村里只有一条公路贯穿南北,民居依山靠水而建,早期建筑多为窑洞,几乎全部为就地取村,经石匠加工后建造而成,坚固耐用。村里现存石器有几十种,包括喂牛槽、石水槽、石磨、石碾、石桌、石凳、石臼等。
根据遗留下来的地名及碑刻判断,该村在明朝之前曾有李、杨、仝、侯姓氏居住,后因历史原因外迁或断绝。青山后村的刘姓居民是先祖在明朝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时期迁移到河南省登封市颖阳镇刘寨村一带,至刘其道公时迁移到汝州市风穴办事处党屯村,后来又迁移到青山后村开荒屯田,繁衍至今已有十一世。
明清时期,因村落建在青山的后(北)面,故名青山后。解放前属临汝县袁爻村公所,1949年以后为青山后农业合作社,后属临汝县大峪人民公社刘何大队,1983年后属刘何村,1991年从刘何村独立出来,成立青山后村。下辖4个自然村,7 个村民组,西南、西北、东北、东南、南坡、白庙、黑龙潭。
青山后村在明朝以前,杨、仝等姓氏居民生活在现青山后自然村北面的杨家沟、仝家??等地,刘其道迁至青山后村后,选择青山之后山脚下泉眼附近建屋而居。一直到九十年代初,居民住房大都以窑洞为主,包括石窑和土窑,土窑最早,石窑最多。早期的石窑、大门、围墙等建筑大都是村民们就地取材,开山取石,经过石匠加工后垒砌而成,坚固耐用,且冬暖夏凉。村内现有石窑160余孔,土窑30余孔。
清朝后期列强侵略中国时,为避战乱匪患,村民依托易守难攻的天然地形,将一块块石头撬起来运上山顶,用心血和汗水筑成了石榴嘴寨、见子岭寨等古石山寨,保护了村民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抗日战争时期,王树声、皮定均在汝州市大峪镇马鞍驼建立抗日根据地,也多次利用青山后村石榴嘴寨的地理优势多次抗击日寇和国民党部队,留下了许多故事和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