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次:第二批

行政区域:河南省,三门峡,灵宝市

地址:三门峡市灵宝市朱阳镇朱阳村

朱阳镇朱阳村居于秦岭南麓,弘农涧两岸,依山势建寨,遥相对应,气势恢宏。朱姓人家最早来此居住,又因地处大山南向阳的一面,村庄得名为朱阳村。古城坐北朝南,雄踞二层地台之上。

朱阳村南部的烟火崖自然村,东、西、南三面为坡岭,北临弘农涧,借用自然之势,形成一处平坦的崖台。

烟火崖最高处,是一烽火台,周长60米,高6米,平台呈半圆形。站在烽火台上,视野开阔,层层梯田,尽收眼底,东北可望五亩乡梁凹烽火台,西南可望董家埝烽火台。村民说,烽火台周围,经常能翻出来好多陶片,专家说,那是战国与汉唐时期的陶土与灰片。

山野间的风呼呼作响,枪林弹雨的战场好似扑面而来。

1936年10月8日,红二十五军74师派出8个侦察兵,乔装成吹鼓手,来到灵宝秦池联保处,侦察敌情。10月11日,陈先瑞、李隆贵率领红74师,从卢氏的木桐来到朱阳镇的下河村、秦池村,一举打垮了秦池地方保安团,吓死了保长吴凤仪,并放火烧毁了敌保安处的炮楼。后来,他们又消灭了保安团的黑衣队,兵分两路,会合在朱阳镇东南制高点烟火崖村。

朱阳保安团并不甘心,在红军扎脚未定的时候,突然向红军发起进攻,敌我双方就在烟火崖下的朱阳街上展开一场激战。红军战士越战越勇,把保安团打得逃离到山下的莲花寨。

大战之后,红军队伍在烟火崖四个场地上宿营休息,又从烟火崖经运头、董寨到小河,经过老虎沟卢灵关向陕西陈耳迂回。

朱阳镇村民范长新听老人们说,那天晚上,沟底的部队如同长龙一般向山上的烟火崖盘旋,逃到山上躲避的村民看在眼里,慌在心里,像挂了个秤锤,摇摆不定,担心自家的东西被抢走。仗打完了,村民急着下山回村,推门一看,连一根火柴棒也没少。他说,有的红军住在村民家里,把吃过的面、油、盐,穿过的村民鞋子,详细写在了纸条上,放了铜钱。红军还铡草喂了牲口,走时把屋里屋外打扫干净。

鱼水深情,百姓极为感动。贫苦农民刘永福、李月婷夫妇,请求部队留下两名重伤员,由他们来照顾。他们洗伤换药,烧饭端茶,细心备至。为了确保伤员的安全,夫妻俩夜以继日,在土窑洞的炕头下,挖出一个地洞,看到有人来时,紧急让伤员躲进去。在两人的悉心照料下,两名伤员伤势迅速好转,痊愈归队。不幸的是,这件事情被国民党民团知道后,把刘永福一家残酷杀害。

村民忘不了红色往事,在烟火崖烽火台、烟火崖红军会师宿营地旧址、烟火崖抗日战争碉堡和防御工事的旧址上,遍插红旗。火红的旗帜在风中飘扬,让人轻易就踏入昔日的场景,回忆从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