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博物院是由著名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于1956年倡办,1959年落成开放,是我国第一座由华侨集资兴建的文博机构,既是中国第一家全面系统收集、研究、展示华侨华人历史和业绩的博物馆,也是包括有古代文物展、自然标本展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舍是一座富有浓郁中国民族风格的重檐式宫殿建筑,楼身由洁白花岗岩砌成,屋檐以翠绿琉璃瓦铺饰,斗拱玲珑,飞檐凌空,古色古香,雄伟壮观。全院占地面积12500 平方米,建筑面积8951.47平方米。馆藏文物6000多件,包括历代青铜器、陶瓷器、古钱币、古字画、古代雕刻工艺品、外国陶瓷玻璃器皿,以及一批珍贵的侨史文物和鸟类、兽类、鱼类、矿物标本等
林则徐纪念馆,屏墙左右两边的石拱门上,横额分别为“中兴宗衮”及“左海伟人”。祠门外围屏墙内壁有浮雕虎门销烟图,大门上额刻着“林文忠公祠”,仪门两侧回廊陈列了20多面执事牌。 仪门厅后有石道可以直达御碑亭,内有光绪三十一年立的道光三十年“圣旨”、“御赐祭”、“御制碑文”等3块青石碑。御碑亭的北边为树德堂,里面有林则徐坐像。树德堂的西面为南北花厅,厅的西面有两层的曲尺楼,原为林家子弟读书的地方,楼前有草坪、鱼池、假山、花木等。全馆为古典式园林建筑,现如今,堂、厅、楼均辟为林则徐生平展室,分林则徐生平事略、林则徐与鸦片战争、林则徐与救灾、水利,放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手迹等部分。
一个融博物馆、考古发掘现场和遗址公园为一体的遗址展示园区。占地面积约108亩,其中建筑面积7060平方米,主要由文物展厅、考古遗址厅、临时展厅以及游客服务中心等组成。2020年,新近改陈完成的《海风山骨——昙石山文化陈列》是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展览以半个多世纪以来考古发掘出土的昙石山文化遗物为基本陈列品,融入全新的布展形式和展陈理念,对昙石山遗址与昙石山文化研究成果进行了更为全面的梳理。考古遗址厅面积1050平方米,共展出墓葬19座、陶窑5座、壕沟2条、殉狗坑1座和祭祀台1个,完整保留了1996年昙石山遗址第8次考古发掘的现场原貌,观众能够亲临其境,真实、直观地感受五千年前昙石山人的生存状况和原始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