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兴金钉子是目前全球最完整的二叠系—三叠系的界线层型剖面及点位,2001年3月被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正式确立为全球对比标准点位,是地球史上三个最重要的断代界线之一,也是地球历史上六次生物大灭绝中最大一次灭绝事件和全球变化相联系的点位。2005年8月,长兴金钉子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遗迹保护区。因此,长兴金钉子历来是全球地质学研究的热点,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价值。
中国竹子博物馆于1996年11月建成开放,整个博物馆内容完整,结构合理,竹与馆相依,馆与竹相偎。许多国际名人和国家领导来此参观、视察和指导,如李鹏、乔古、吴邦国、邹家华等,并给予了博物馆高度的评价。可以说中国竹子博物馆是6000年竹文化的浓缩,是囊括竹子世界的宫殿。整个博物馆浓缩了中国6000多年以来的竹文化历史,收藏了距今3.3万年前的竹化石和一千多件竹文物及有关的古书典籍。
中国湖笔博物馆位于湖州莲花庄路,于2001年9月建成开馆。建筑外观歇山顶卷棚,飞檐翘角,亭廊楼榭皆为仿古建筑。湖笔博物馆是集湖笔历史文物排列、工艺流程展示、精品博览和销售于一体的地域特色传统文化博物馆。
晴雨楼藏砚馆位于宰相府第风情街和潮韵街交界处,这里展示了千百年前各朝各代古砚和砚石标本六百余方,再现古砚的发展历史和文化内涵。每一方古砚背后凝结着都是勤奋与刻苦,或是莘莘学子的苦读,或是皓首穷经的沉吟,沧桑的古砚凹陷的砚堂会向我们还远一个个黄卷青灯的故事。
谢氏艺术收藏馆2006年12月16日第一期藏品向广大市民开馆展出,展区面积达4500平方米,分北宋瓷器、十里红妆、老式家具、农用工具、电子管收音机、美国产狗听牌留声机、摇把电话机、老式手机、老唱片、元朝时期老式地图等十二个展区,展出藏品3000多件。
一个以反映嘉兴粽子历史与粽子文化的专题性博物馆,是我国目前唯一一家嘉兴粽子文化主题博物馆。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粽子的相关历史资料和文物,了解嘉兴粽子文化的起源及传承脉络,更可以真实地感受粽子的制作过程。 馆内区域 嘉兴粽子文化博物馆分为【嘉兴粽子文化展示区】、【端午泥塑区】、【历史渊源与粽子演变 】、【吴越文化与端午习俗】、【嘉兴粽子与传人历程】【裹粽蒸煮区】、【粽子铺】、【裹粽体验区】
影上书房,一家非营利公益图书收藏馆,创办于2015年。 坐落在浙江嘉兴的这座幽静书房,吸引着不少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艺术家们。他们与书对话,与书交流,各类藏书在此焕发出新的生命。 馆长王新妹认为,任何文化都需要有载体来传承,摄影图书的记录和展示功能恰恰使之成为一种合适的文化载体。影上书房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在社会各界朋友的帮助下,探索出一条中国摄影文化生态的独特发展道路。
位于秀洲区工业园区嘉欣丝绸工业园内,占地面积(包括休闲区)13000平方米,结构为1至3层建筑群,典雅与现代相结合,形成错落有致的建筑风格。展厅分布在一层二层,总展出面积700多平方米,设有历史厅、综艺坊、文化苑三大展厅,通过各种图表文字、珍贵文物、人物塑像、多媒体及场景等手段,有重点地反映了4700多年来的嘉兴丝绸文化。
东方地质博物位于嘉兴南湖新区中国节能环保商贸城,国际中港城底层大厅和五楼,总面积12000㎡,是全国青少年科普知识教育基地,也是浙江省第一个综合性大型地质博物馆。拥有恐龙厅、地球厅、岩石厅、矿物厅、化石厅、宝石厅、火山厅、浙江山水放映厅、石油勘探厅和浙江省地质地貌沉降厅以及地震逃生演示厅等11个展厅,馆藏标本1.2万余件(套)。
嘉兴五四文化博物馆座落于嘉兴市文昌路运河区五四新文化广场,由嘉兴香榭园实业投资有限公司出资兴建。博物馆建成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其中展厅约五千平方米,内设五四新文化史料陈列馆、嘉兴百年风云人物展示馆、千家盈联展示馆、华夏查氏文史资料陈列馆、书画艺术品展览馆及吴越画院六大版块。
展品系嘉兴市离休干部邹一川收藏。包括毛泽东像章一万两千枚(约8000个品种,370多套),各个版本的毛泽东文集,诗词、书画、语录及党史资料等400余册,各种材质的塑像、丝织像和有关毛泽东的画、照片等5000多件。展厅面积为200平方米。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像章展馆,也是浙江省第一家。
张乐平(1910-1992),出生在浙江省海盐县海塘乡黄庵头村张家门,是中国最杰出的漫画家之一。在六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创作了大量以漫画为主的美术作品,他创作的漫画形象“三毛”家喻户晓,名播海外。他的整个创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历史变迁,作品风格独树一帜,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强烈的平民意识,取得了巨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