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新城区新华东街丁香路7号。由内蒙古兴光房地产公司董事长王先成先生出资筹建。王先成先生出于对青铜器的爱好与欣赏,十多年来一直致力于青铜器的收藏与研究,现博物馆藏品共有700余件。内蒙古兴光博物馆现有博物馆藏品共有700余件,藏品包括商朝、西周、春秋、战国、西汉、东西晋、宋朝、辽代、元代、明朝、清朝以及民国时期,具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和观赏价值。
内蒙古草原游牧文化博物馆属综合类博物馆,馆藏精品文物2000余件,主要包括历史、民俗、宗教、艺术等类别,研究展示内蒙古地区游牧民族文化。
内蒙古马头琴艺术博物馆是一家以传承和弘扬马头琴为代表的蒙古民族音乐艺术的非国有博物馆。内蒙古马头琴艺术博物馆成立以来,收集了大量的蒙古民族乐器,其中包含马头琴、潮尔、冒顿潮尔等多种乐器,集聚了全区享誉国内外的演奏大师、非遗传承人,同时还收录了各种民族音乐、表演视频等的版权。
百世珍一红木艺术博物馆,地处呼和浩特市百年古刹五塔寺旁,馆内主要陈列各式明清仿古家具、及文玩器物等展品。
学校合并,闭馆
伊利草原乳文化博物馆坐落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伊利乳都科技示范园区,是系统介绍北方游牧民族乳文化发展历程的主题博物馆。草原乳文化博物馆展示面积5000平方米,馆内藏有大量反映北方游牧民族乳食文化及衍生文化的珍贵文物和展品。
位于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内,展区设在医院门诊楼内,馆内收藏有蒙药材标本、蒙医学医史文物及蒙医药古籍文献,各种蒙医药书籍、祖传蒙药方手抄本及大量的蒙医药经书。内蒙古国际蒙医蒙药博物馆实物陈列展区设在内蒙古国际蒙医医院一至四楼大厅内,为面向广大群众的免费开放式展览。患者和病人家属在等候就诊和闲暇之余,可以顺便浏览参观这些传承几十年至数千年的蒙医传统医用器具及蒙医药典籍,使人们从中可以充分领略到蒙医药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及其发展的悠久历史。
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位于内蒙古大学北校区,于2004年8月建成并向社会开放。是我校“211工程”、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计划”以及“双一流建设”重点建设单位,也是“全国高校博物馆育人联盟”成员单位和内蒙古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现馆藏文物6000余件,设有“马背颂”、“毡乡情”、“传统文化教育用具展厅”和“临时展厅”等四个展厅。
内蒙古警察博物馆成立于2007年,目前馆藏文物2000余件,展出1070件,照片300幅,文物生动的反映了内蒙古警察机构从秦汉至今3000年的警政史,反映了内蒙古警察从古至今的历史演进、公安楷模奉献与牺牲、军警共建家园的场景。全馆分为朔漠警志、塞外铸鼎、草原金盾、北疆屏障、浩然警魂等5个单元。
纪念馆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由主馆、纪念广场、塑像平台、升旗台、碑亭、牌楼6个部分组成。纪念馆共展出照片247幅,文物121件,文献146件。整个展览共分为6个部分12个单元,共设置序厅,8个展厅,放映厅,生动翔实地展现了乌兰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争取民族解放、祖国统一,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建立的不朽功勋。
呼和浩特绥蒙抗日救国会旧址纪念馆即玉泉区财神庙,位于大召前街的东侧,与玉泉井毗邻。建于清代初期,是自治区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抗日战争时期这里发生了悲壮的“厚和惨案”。为了保护文物古迹,传承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2006年开始对财神庙的大殿、山门进行修缮,并保护清理了大殿东西山墙弥足珍贵的清代精美壁画。2007年恢复了大殿的原有塑像,同年12月份竣工并全面开放。2009年在后罩楼布置了绥蒙抗日救国会陈列展览,展示绥蒙抗日救国会的兴起及斗争的历史。2006年公布为自治区級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多松年烈士故居为第三批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5.28公布),同时也是市级爱国主义和廉政教育示范基地。故居占地面积为805平米,展现了多松年烈士的革命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