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复博物馆于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创办人为收藏家马未都先生。1997年1月18日,博物馆正式对社会公众开放。观复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家正式开放的民办博物馆。作为公益性独立法人,博物馆宗旨是力求创办小型化、亲切化的博物馆,强调人与历史的沟通,注重细节服务。观复博物馆(本馆)常设展览:中国古代陶瓷馆、中国古代家具馆、中国古代工艺馆、中国古代门窗馆、油画馆。观复博物馆与多家学校建立校外教育基地的合作关系,有针对性地配合学校做文化宣讲工作。博物馆老师精心准备具有观复特色的文化讲座,走出博物馆,进入校园,先后为清华大学、北京市实验中学、史家胡同小学、北京大学等多家教育机构举办义务讲座。博物馆响应北京市教委号召,第一批加入“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建设项目资源单位校外教育队伍,陆续接待近万名师生参观学习,并按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制定了相应的讲解方式。
中华民族博物院,位于北四环中路,占地28.2公顷,是一座复原、收藏、陈列和研究中国56个民族文化、文物、社会生活的露天形式人类学博物馆,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民族分类最全的民族文化保护、展示和交流的基地。是北京市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基地,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中华民族博物院的主体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56座博物馆,馆藏文物近10万件。所有民族建筑均由少数民族工匠按照传统建筑工艺1∶1真材实料建造。园林环境与博物馆相结合,静态展示与动态表演相结合。通过陈列展览、民族节庆、原生态歌舞、传统手工艺、民族体育和非遗项目展示等诸多方面“一日纵览江山万里,中华五十六个民族尽收眼底”。
炎黄艺术馆是我国第一座民办公助的大型公益艺术馆,以展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为办馆宗旨。艺术馆由著名艺术家、社会活动家黄胄先生倡导,在国家和北京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及海内外各界热心人士的帮助下,于1986年开工筹建,1991年9月28日正式落成对外开放。中国的美术馆事业正处在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正在迎来一个“美术馆的时代”,在这种大好的文化氛围中如何去更好的为观众服务也是炎黄艺术馆今后的工作重心。炎黄艺术馆将继续遵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文艺方针,树立炎黄品牌,完善各项功能,真正使艺术馆成为一个知识传播的课堂,为推动中国艺术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民兵武器装备陈列馆位于北京市通州区京杭大运河源头,馆名由江泽民主席亲自题写。1991年破土动工,占地10余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1998年10月建成并正式向社会开放,同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命名为"北京市国防教育基地"。馆内共收藏各种文物10000余件,其中包括来自23个国家的枪炮刀剑等各种兵器5000余件。有历史悠久,存世极少,历经一、二次世界大战的各国著名枪械。还有近百吨重的亚洲现存最大口径的日式300毫米榴弹炮以及日本500多年前皇家武士战刀等。展品数量之多,品种之繁堪称世界兵器陈列之大观。是广大兵器爱好者学习、研究、鉴赏各种兵器的最佳去处和进行全民国防教育的理想场所。
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是中国国家画院文化建设的形象窗口,是中国国家画院内学术建设向外延伸的桥梁与纽带,是集展览、收藏、研究、交流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职能部门。1984年中国画研究院从临时院址颐和园藻鉴堂迁入现址,成立了中国画研究院展览厅。1986年1月,展览厅改称中国画研究院展览馆,2004年更名为中国画研究院美术馆,2006年更名为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展馆面积约1900平方米,展线400米,有5个展厅及贵宾厅。馆内有活动、方便的拆装展墙,其中灯光、温度、湿度还有墙面的静音功能都符合国际美术馆标准,馆内设备科学,外廊设有画廊、书吧,以人性化的服务完善了美术馆的建设,是重要的对外展示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