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博物馆收藏了我国晚清、民国政要以及近代名人书法和绘画作品,不仅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而且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史料价值。 青铜盉博物馆建筑风格稳重而典雅,展厅内陈列了夏、商、西周以及春秋战国时期的贵族礼器青铜盉,历史丰富积淀的中华古代文明,使该馆成为反映夏商周青铜文明的艺术殿堂。 露天石刻艺术博物馆与整个唐苑融为一体,园区内陈列着历史风格各异的石刻文物,展示了不同时代、不同风格的石刻艺术。
于右任书法艺术博物馆十分重视研究、传播于右任书法艺术,聘请多名业内知名专家、学者,成立了于右任书法艺术研究会,编辑出版学术性期刊《于右任研究》,受到业内广泛好评;博物馆还积极研究、整理馆藏于右任书法作品,出版社发行《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集》、《旷代草圣——于右任书法作品集(续一)》精装本、简装本;《清代进士翰林书法扇面集》;《于右任书法》。
西安秦砖汉瓦博物馆,位于中国十三朝古都西安,2010年4月,创建于曲江万亩都市森林大汉上林苑(杜陵)景区内,馆藏西周至今3000余年,各个时期的瓦当和古砖3600个版别4600余块,是目前中国馆藏瓦当品类和数量最多的秦砖汉瓦博物馆。展品陈列区共分为七大展区,包括瓦当的使用及功能展区、瓦当发展史展区、瓦当分类展区、古砖展示区、佛像瓦当展区、瓦当王展区以及汉宣帝杜陵遗址保护展示区。
西安和陕西地区唯一集中收藏和展示外销瓷和珐琅器的博物馆,藏品均为西安美都集团董事长黄新兰女士的个人收藏。主题陈列分为三大部分:盛世遗珍——汉代艺术遗存展,主要展示汉代的砖瓦藏品;海天瓷韵——外销瓷精品展,主要展示明清时期的精品外销瓷器;宝器金风——珐琅器珍藏展,主要展示明清至民国时期的铜胎掐丝珐琅器。
以民俗、民间文物艺术品和美术作品为主的综合型展览展示博物馆。博物馆展陈面积3500平方米,以民俗、民间文物艺术品和美术作品展览展示为主。博物馆陈列分为基本陈列、专题陈列和临时展览三大部分。以陶器、青铜器、景泰蓝、石刻、砖刻、近当代美术作品等为基本陈列内容;立足陕西本土文化,体现周秦汉唐特色,注重地域文化,突出文化艺术普及教育。“亮宝楼”每年免费接待参观群众数万人次,举办近百场文化交流活动,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实践和公教体验。
位于汉长安城遗址保护区内,陈列面积1000平米,有各类藏品约1000余件(套)。展示有商周青铜器、瓷器、秦汉建筑构件、清代木器等相关文物及近代瓷器工艺品数千件。 该馆还展示大量的秦砖汉瓦和极具代表性的各类秦汉瓦当、陶瓷陶罐、青铜器、宫廷佛造像、字画等珍贵文物,以及许多极具观赏性的近现代传统工艺品,其造型奇特、布局典雅、工艺精湛,富有皇家风范和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珍藏有康熙、雍正、乾隆等6位清朝皇帝所使用的满汉文圣旨,以及皇帝玉玺、龙袍、龙床、龙椅、龙桌、龙案和宫廷瓷器等皇室珍品及珍贵文物。
中国第一家以古代石刻为主题的非国有博物馆。博物馆面积近14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余件,展出从东汉到明清时期100余件馆藏精品,分为佛教文物、陵墓雕刻、其他石刻等三大类。雕刻工艺有圆雕、浮雕、透雕、减地平雕,线刻等工艺,部分藏品堪称古代石刻艺术中的精品,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填补了我国古代石刻博物馆的空白,在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展示方面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中国首座以中医美容为主题的博物馆。博物馆上起人类远古时期中医美容的萌芽和相关石器及妆饰物,下至近当代中医美容知识及相关实物,时间跨度长达一百多万年,博物馆分为外围展区和中心展区,整个博物馆布局质朴典雅,古香古色,内容展示了中医美容的博大精深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大明宫陶瓷艺术博物馆是由大明宫遗址保护办引进位于凤城一路的“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时建立的另一家民办博物馆,是第一家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内创办的民办博物馆。展厅由四段宫墙组成,分为展览大厅和精品厅两部分,装修典雅舒适,展线自然流畅,展品精美丰实。展览大厅面积1100多平方米,展出古陶器、唐三彩及各朝瓷器400余件;精品厅约200平方米,主要展出元、明两朝青花瓷中的精品,另存有馆长任经文先生家传的“明代万历年圣旨”。
陕西元阳文化博物馆位于西安市南门里顺城巷33号,成立于2011年;博物馆建筑面积600多平方米,展厅面积420平方米;馆内共设两个展厅:陶瓷展厅和书画展厅,收藏各种古陶器近万件,名家书画500多幅。
西安经文牛文化陶瓷博物馆位于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一路23号,2007年9月正式建成开放,是国内目前唯一以牛文化为主题的专题性民营博物馆。其占地10余亩,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陈列面积约30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余件,其中牛藏1000余件,1~-3000余件。所有藏品采用轮回展出的方式与观众见面。它们绝大多数属出土文物,涵盖西安古代的十三代王朝。
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是由王勇超先生创办,以民俗文化遗产抢救、保护、研究、展示为主的非国有博物馆和大型文化旅游景区。建设规模494亩,规划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总投资5.7亿元人民币。博物院建筑整体呈明、清园林风格,古朴典雅,气势恢宏。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不同功能区,具体分为:民俗文化展示区、古镇游览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演示区、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要建设内容有40院迁复建明清古民居、民俗展览馆、展厅、展廊、戏楼、工艺作坊、研究中心、人工湖及园林景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