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医史博物馆1965建立,是解放后建立的第一个医史博物馆。1979年对外开放,1991年升为陕西医史博物馆。医史博物馆的馆名是由著名清史学家,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医史馆共藏品2600多件,展出700多件,以汉唐文物为主,富有陕西特色。医史馆分为第一展厅、第二展厅、文化展厅三部分。是陕西的唯一的以中医传承发展作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在全国的医史馆中也独具特色。在校领导的关怀下,医史馆的各方面建设都有发展。
现已收集古今各种墙材藏品近千件,是我省乃至全国唯一一个建筑墙材专题博物馆。博物馆陈列展览分秦汉、唐宋、明清、现代四个展区。陈列展品400多件,主要包括战国、秦汉、三国、唐宋、明清及国内外各个时期的墙体材料,有小条砖、方砖、栏杆砖、大型空心砖、铺地砖、代砖墓、异型砖、门阙雕刻砖,城墙砖及各式瓦当等。其古代砖雕刻的年代、图案、吉语等重要信息,对研究墙体材料的发展史及我国的建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也具有一定的保存考古价值。
一座集水文化收藏、展示、研究、水情教育及园林景观艺术于一体的陕西省唯一一座水利专业博物馆。总占地66742m²,其中绿化面积30592m²,建筑面积5520m²。馆区分为水文化大道、文化广场、主展馆、水文馆和仪祉墓园五个区块。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博览园是国内首家最大的一个农业科技主题博物馆组群,占地130亩,建有昆虫博物馆、动物博物馆、土壤博物馆、植物博物馆、中国农业历史博物馆五个专业博物馆展馆,展览面积达1.6万平方米。收藏国内外昆虫标本120万号,动物标本8000余件,植物标本55万份,土壤标本1000余种,农史文物及农具2000余件,线装古籍5万余册。
馆藏有青铜器、陶瓷器、铁器、石刻等文物688件/套,其中一级文物4件/套,二级文物8件/套,三级文物94件/套,一般文物582件/套,涵盖了我县从新石器时代到近代几千年的历史遗存,是国有综合性历史博物馆,集中体现了永寿县的历史文化。
马栏是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在这里成立,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在此工作和战斗过。马栏和陕甘革命根据地一道成为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的落脚点、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和硕果仅存在革命根据地。
爷台山战役遗址为民国时期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遗迹。纪念馆位于爷台山战役遗址主峰处,该纪念馆面积约80平方米,主要陈列展示旧址发现的炮弹、手榴弹、子弹及作战装备,生产、生活用品等革命实物藏品61件(套),同时配有爷台山反击战珍贵文献、图片文字简介等,爷台山战役纪念馆对革命藏品起到一定的展示和保护作用,在传承和宣扬革命精神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867.30平方米,展陈面积1088.98平方米,现有馆藏文物134件,其中5件为2020年新增馆藏文物,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本纪念馆以著名的清末吴家东院为中心,由吴家东院遗址、望月楼、迎祥宫三部分组成。2013年,安吴堡战时青年训练班革命旧址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安吴青训班革命旧址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2020年9月3日,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明末清初“三水唐家”大财主的故居,始建于清朝道光五年(1825年)。共建成建筑87院2700多间房舍,现仅存五院150间中次等房舍和清代唐氏第六代人“唐廷铨”墓园一座。现存的五院建筑,融北方四合院建筑和苏杭园林建筑艺术于一体,布局严谨,造型优美大方,墙壁为水磨石砖,镶以砖、木、石雕;屋顶脊卧兽飞,檐牙高啄,钩心斗角,巧夺天工。整个建筑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座少见的艺术博物馆,属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
旬邑县博物馆位于县城古豳文化博览园西侧,馆内坐落着雄伟挺拔的北宋泰塔、古朴庄严的明代文庙、古象犀牛化石馆、八角重檐钟亭。现有馆藏文物6607件,包括陶器、瓷器、青铜器、金器、玉器、书画等类别,以化石“豳豳”为镇馆之宝。
淳化县文博馆位于县城南,临211国道。外观是在方台基上的重檐式二层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一楼是文物陈列厅,面积940平方米,采用现代新式材料装修,监控、投影、照明设施齐全,宽敞舒适。馆藏青铜器、石刻造像、金、银、玉、货币等各类文物2814件。藏品上至原始社会,下迄明清,历史延续性强,门类广泛,以秦汉文物为大宗,对于淳化县自始至今的历史发展变化有很大的参考价值。陈列厅内分四个展区,分别展出陶器、铜器、石器石刻、金玉瓷铁等文物400余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