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收藏展览文物,弘扬民族文化为宗旨。开展文物普查、征集、收藏文物,陈列展览,宣传,教育,保护文物及相关研究。南涧彝族自治县博物馆主要展示南涧出土的石器时代以来珍贵文物藏品,南涧跳菜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无量山、哀牢山、澜沧江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自治县成立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
现有藏品3737件,其中一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54件。馆藏文物丰富多彩,既有历史文物也有民族民俗文物,其中1990年(山龙)(山于)图山城址出土的南教石刻造像是继1978年大理千寻塔发现大批佛教文物后的又一重大发现,对研究唐·南诏时期的建筑、宗教、雕刻艺术和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提供较为有力的实物佐证,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南诏博物馆展览主要由南诏历史文化展、等觉寺(太阳宫)建筑艺术展、巍山县脱贫攻坚展、文物保护单位图片展、碑廊等5处常设展览组成。
位于弥渡县青螺古坊内,占地面积1218㎡,建筑面积1218㎡.分为两层。博物馆展示区以铁柱千秋、毗雄风华、哀牢墨雨、小河淌水、美丽弥渡五个主题单元对弥渡的历史、文化、民俗、发展成果进行综合展示,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6189余件,展出文物320余件。
博物馆占地面积4100平方米,展厅面积607平方米。馆藏文物5237件,其中二级文物3件,三级文物47件。现有四个展览,即景风公园内的剑川历史文物展、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出土文物展,剑川古城内的张伯简纪念馆、中共滇西工委滇西北地委武装斗争史实馆、昭忠祠老照片馆。
馆址前身分别为清代云南提督衙门、杜文秀帅府及滇桂黔边纵七支队指挥部、滇西工委办公所在地,2019年作为清云南提督府旧址被公布为第八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藏品涵盖了大理地区从新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珍贵文物遗存一万余件。馆内设有《大理历史文物展厅》、《明代陶俑馆》、《佛教艺术馆》、《古代书画艺术馆》、《云南提督历史沿革展》五个固定展馆,建有占地面积2650平方米的碑林。
1986年正式成立,是云南省第一家建立的地市级综合性博物馆。博物馆位于州府大理市下关镇洱河南路8号,全馆总占地面积3.0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3000平方米,展厅建筑面积46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绿化面积1000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15000余件,珍贵文物500余件。2009年,大理州博物馆评定为国家二级博物馆。2010年1月11日正式向公众免费开放。
于2006年在关帝庙原址仿照原来建筑风貌修建而成,于2006年10月30日正式开馆。博物馆占地460.5㎡,设有易武茶历史文化展、易武民族茶文化展、易武茶庄文化和易武七子饼茶非遗展三个展厅。 馆内共收藏了《茶山执照》、《茶案碑》等石刻碑文12件;《六方石桌》、《品茶图案》等图案石刻7件;《瑞贡天朝》、《见义勇为》等木匾4 块;《古茶园典当契约》、当地老百姓祖传:制茶、泡茶、马帮驮运、各茶庄、茶号生产的茶叶样品等实证文物500余件,挂有字画24副、宣传展幅20 幅。
馆内珍藏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各类文物1600余件(套)。陈列布局以1个非遗展厅、1个机动展厅、1个历史展厅、3个民族展厅和1个自然展厅构成,展厅面积共4300平方米,常年向观众免费开放。
一座以记述地方革命斗争史为主的历史型博物馆,基本陈列是将滇黔桂边区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发展以及富宁县解放的历程依次展示,共分为3个部分10个单元。展厅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革命前辈们遗留下来的办公用具、枪械武器及文件宣传品等共有藏品572件。
文山州博物馆征集收藏以42面铜鼓等青铜器为代表的大量文物藏品。文山铜鼓,量多型齐,“开化铜鼓”、“广南鼓”早已蜚声海内外;青铜藏品“当卢”精美绝伦,民族民俗文物藏品丰富多彩。馆内设有“文山记忆”、“铜鼓的故事”、“多姿的民族”三个固定陈列和部分临时展览。现有藏品7120件(套),其中一级文物6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45件。
广南县民族博物馆成立于1993年7月成立,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最具代表性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2013年,被评定为三级博物馆。总占地面积386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7平方米、展厅面积700平方米,设有句町贵族墓群、句町青铜文化、民族文物与广南历史和民族服装服饰四个展厅,是我州最具代表性的县级综合性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9878件,其中一级文物1件,二级文物2件,三级文物13件(其余未定级)。
馆址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文萃路236号,总面积约1400㎡,是经云南省文物局备案,在蒙自民政局登记,由蒙自市文化和旅游局局主管,红河州清韵紫陶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办的以紫陶收藏、研究、展示、宣传、教育和培训为主的综合性博物馆,是红河州首家在民政部门登记,在省级文物局备案的非国有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