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海遗址于1982年文物普查时发现,自1986年—1994年先后进行了7次不同规模的考古发掘,发掘面积达8000余平方米,揭露房址55座、窖穴和祭坑37个、龙形堆石、墓葬等,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玉器、动物遗骨以及碳化物等,经碳十四测定遗址年代距今约7600年,加树轮校正已经超过8000年,是我国北方目前发现的时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文化内涵最丰富的一处新石器时代早期的人类聚落遗址。查海遗址所揭露的遗迹和大量的珍贵文物表明,8000年前查海先民在这片土地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地进行原始农牧业生产,捕鱼、狩猎、制作陶器和玉器,依靠集体的力量进行生产生活,过着相对稳定的定居生活。查海先民崇信“龙”图腾,并将心目中的龙塑在陶器上,用石块在聚落中心摆砌出来,祈求得到保佑与庇护,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年代最早、形体最大的龙,堪称“中华第一龙”。查海先民不仅生前能识别、加工、使用玉,而且死后还葬玉。经中国地质科学院鉴定,查海玉完全是由透闪石和阳起石构成的软玉,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人类加工、使用过的最早的玉器,堪称“世界第一玉”。由此可见,查海遗址是我国博大精深的玉和龙文化的重要的渊源地之一,证明阜新大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
成立2004年,是依托金牛山遗址的遗址类博物馆,2018年6月转入新成立的大市公共文化服务中心。金牛山遗址是辽河下游地区一处大型的旧石器时代古人类遗址,其绝对年代为距今30万~23万年,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博物馆馆舍建筑面积600平米展览面积300平方米。大石桥市金牛山博物馆从2008年开始免费对外开放,是营口市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4年,新更新的基本陈列:《远古回声——金牛山古人类遗址陈列展》向观众开放。每年均有2~3个临时展览,展品以出土的金牛山人化石(复制品)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为主。藏品归属省考古所,未计入本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