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史料记载,明朝丁庄村因战乱毁于一旦,剩余少数人员,明朝人员大迁徙,从山西洪洞县大槐树移民辉县后庄后山,后与原丁庄任姓结婚,任姓得以继续流传。关王郊自然村更有关羽护送嫂嫂在此砍刀后,为纪念关羽命名背靠太行的村落为关王郊村。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避显宗允恭(共之谐音)之讳,改称为河平县;明昌三年(1192年)又改称苏门县;贞祐三年(1215年)升苏门县为州。元代因之,后废苏门县,改山阳为镇,仍称辉州。明洪武元年(1368年)废州立县,改辉州为辉县,属河南省布政使司卫辉府。清代因之,民国16年(1927年),天门会举义,在西平罗建合平县,丁庄村距离西平罗合平县不足15公里,不过合平县不久即废。1938年2月日军入侵辉县,1943年至1944年,中共太行区委根据抗战形势,将原辉县相继划为辉县(后改辉北县)、辉嘉、新乡(后改辉县)三县。1945年8月抗战胜利,1946年6月三县合并为辉县。南村镇丁庄村在历代变迁中一直存在,因为民居保护不够重视,受现在村里现存民居建筑最早仅为明朝,均为硬山屋顶,石头墙面,青石台阶。村里祭祀大殿大佛殿保存较为完好,始建于唐,明清嘉靖年间1566年重新
汝州市蟒川镇半扎村,又名半扎万泉寨,距汝州城南约17公里,公路四通八达,分为半西、半东两个行政村。据考证,300多年前,半扎一代曾是荒山野岭,人烟稀少。后来四棵树、安定乡、薛家店、董家村等几个村庄的人迁居于此。随着丝绸古道骆驼商队的逐步发展,在宛洛大道上,南阳到洛阳是直通的两个驿站,是来往传递信息的交接点,半扎在两站之间,又是条件优越的必经之路。过路的公差和骆驼商队,都要在此休息食宿,因这里不是驿站,而是半途驻歇,故称半扎。半扎人引以为豪的是万泉河和年代久远的文昌阁、关帝庙、陕山会馆、戴公馆、龙嘴、乐楼及长达4.5公里的高大石寨。2014年11月7日,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