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镇田园风光保持良好的地区之一。龙下登历史源远流长、地域特色明显,龙龛古渡、鸡足山七十二庵中的“海宴庵”、龙龛本主文化遗址、三合院民居古建筑、雕楼遗址等具有当地民族建设特色风格的建筑保存完好。“龙龛”村名典故、“中元会”、“耍香龙”、“放海灯”、“火把节”的民间民俗传统以其独特性吸引了大批游人。
平溪村建于元代以前,体现古人“傍山而据”有依靠选址的理念,坐北朝南,位于西南方的原始森林,起到天然挡风的屏障作用,古村占地面积1845亩,村落内道路四通八达,以村中心云涯翁祠为核心,向村内延伸,村里保存了原有的生活原貌,传统建筑、传统文化保留完整,有左山文化遗址,古井2口,其中一口古井天然形成,井的形状像靴子,故称靴井。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23年3月,被列入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关麓村(Guan lu),属安徽省黟县碧阳镇管辖,地处武亭山麓、西武岭脚,因西武岭有“西武雄关”之称,该村居雄关之东麓而得名。又因过去黟县通往祁门、安庆、江西等地的主要古驿道经过村岭,故别名“官路”。还因这里古称“堑下”,地势非常隐蔽,此地建村可免战乱侵扰,俗称“官路下”。2020年2月27日,关麓村入选2019年安徽省第二批美丽乡村示范村。
齐王寨村的名字,相传始于秦初。公元前221年,秦军攻下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灭亡,齐王建被贬黜百泉。城破之时,齐王的小儿子被人乘乱救出后隐藏在此,长大后乃自称齐王,欲复国报仇。便有“齐王之子,深藏大志,匿身太行,痛心复国。一日至此,观其地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计谋大计,自立齐王,招兵买马,安营扎寨”的词句流传至今。
三道桥村,隶属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丹巴县革什扎镇。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2月31日,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2013年8月26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张泗沟自明朝建村,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太祖朱元璋称帝后,实行迁民政策发展农业,大批农民从山西移居到中原地区,择地而居。
夏庄村与杉洋镇镇区毗邻,距杉洋镇政府0.6公里。下辖4个自然村,即横路坂、溪尾、长地坑、岭柄洋。全村面积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163亩,林地面积3400亩。该村农业、水利、人文历史深厚,李氏凤林祠创建于唐天佑元年(904年),现有建筑为明清代所建,于1982年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被编入由省领导张家坤提名“八闽名祠大观”之一宗祠。
琐园村位于浙江金华东郊澧浦镇北1公里处,被称作“奇村”,一是其环境风貌如古代一把长命锁(先叫锁园后改称今名,取吉利之意),二是还保存许多明末清初的古建筑。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