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誉为“客家民居第一村”的茶山村位于梅县区水车镇西面,距梅州城区30公里。村内原有一棵古油茶树,故而得名“茶山村”。村落肇始于明代初期,逐渐兴盛,清末达到鼎盛。村中现存34座传统民居,其中绍德堂为明代建筑,有500多年历史;三百多年历史建筑三座——萼辉楼、创毅公祠、伯荣楼。据记载,至废除科举制度期间茶山村共有进士、贡生、监生以上称谓者48人,村内仍保存有16根楣杆石。近、现代人物有黄钧选、黄琪翔、黄甘英和新加坡首富黄云辉、印尼富商黄康华(兴建梅江桥发起人之一)等一批军政要人、贾商富豪。厚重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建筑遗存衬托出乡村的质朴和宁静,体现了客家人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客家围屋、客家民俗、人文历史,热情好客的客家人和雄浑的古民居,以及良好自然生态环境、美丽的田园风光造就了茶山村独特而优越的旅游环境。
高阳村历史名称为高村、高阳堡,早在孝义设置瓜衍县时就已建村,最早建村是沿西正街,北正街,东门街的两侧建窑,后向纵深发展,到汉代设置村门。形成堡垒村。汉魏时期被设为军事重地“七堡之一”,到明清时期,村街两侧逐步建设,增设商铺。到清代初期本村出现了经商、官商富户,在旧村的西部和北部选址建筑,形成了西头街和东坡街新窑区,所有的建筑即为现遗存的传统连片建筑。地貌:下堡河从村南流过,河的南面为沟壑地,河北面为大片土地,地势呈西高东低,西部为黄土丘陵梯田,东北部为旱平原区,村庄位于东南部。村中有一条从东到西的千年古道,是中阳县通往孝义城的一条必经之路。1993年以来村西北有340省道通过村南河边有席三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