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悠久石屋山村。明洪武年间,李氏、郭氏家族先祖,在此建房居住,开荒扩土,发展农织,逐渐繁衍,民国时期该村尚不足百户,曾归汝州市管辖,后归鲁山县西二堡乡管辖,李氏、郭氏在此地逐渐扎根,村落范围逐渐扩大,经过将近400多年的岁月洗礼形成红石崖村的现在面貌。现在村中有清代李氏祖茔一处,有隋代祖始庙遗址一处,两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九渡村位于焦作市西部太行山区沁阳市常平乡东北部,村名源于丹河岸边的第九个渡口,是保存完好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据专家考证,九渡村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居住,兴盛于于明末清初。
明朝时期,分属下黄道和西坊保。清朝时期,属崇兴保;北部、西部少数村庄分属黄道保和涌泉保。北宋建中靖国初年(1101年),崔匽免官后隐居郏城西,治地数亩,寓号“婆娑园”;明末,园中瓦砾狼藉,渣滓遍地,人称“渣子园”。清初,王姓始于渣园迁出,建村园北,始名后渣园;渣园乡因乡人民政府原驻后渣园村而得名。
老城村,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的中心地带,老城村古已有之,如今保留着较多的明代建筑。2700年前,楚文王攻占申国,修建行宫,并与心上人在行宫一起种下两株柏树。当年的楚王行宫,便位于今南召县云阳镇老城村,他们种下的柏树,被后人称作“夫妻树”。
柏石崖村位于距河南省会郑州市93公里处大熊山深处,登封市(县级市)徐庄镇柳泉村,东至鬼推磨,西至西坡岭,南至老岭口,北依大熊山,植被十分茂密,房屋石块砌成,是个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和易守难攻的村。在艰难的抗战时期,柏石崖村民无私奉献,冒着生命危险不怕牺牲精神,为中国解放事业做出了不朽贡献,我们应该为柏石崖村点赞。柏石崖不仅是中国传统村落,也是一个带着传奇色彩红色的村落。
西洋村位于双洋镇内,下辖两个自然村(西洋和赤洋埔),包括四个村民小组,现有192户,共698人。现有土地面积1.88万亩,耕地面积0.07万亩,林地面积1.26万亩。年平均气温在18-20°之间,气候温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在1500-1600 mm之间。
赤岸是邯郸市涉县下辖村,现存有埋葬有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王新亭、袁子钦等一批开国将帅的骨灰的将军岭。在涉县城西北部,清漳河南岸,有一个山村名曰赤岸,从1940年12月一二九师司令部迁驻这里,直到1945年12月底离开,刘邓首长在此居住了整整五年,现存有埋葬有刘伯承、徐向前、李达、黄镇、王新亭、袁子钦等一批开国将帅的骨灰的将军岭,以及展现抗战主题的一二九师司令部、一二九师纪念馆等一大批红色旅游景点。
白石村地处端州城区以东,面向北岭山,背靠西江,面积约1.2平方公里,由唐武德年间建村。白石村民世代以砚为耕,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清朝末期至解放初期,白石村制砚至为鼎盛,一大批名砚和名师应运而生,从而奠定了白石村作为“端砚第一村”的地位。白石村民好客、热情,房屋大都依“弓”形的村道而建,家家户户门前的砚石堆如小山,全村半数以上人口从事制砚。
羊楼洞村,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位于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赵李桥镇东南角,既是湘鄂两省的交界要冲,又是历史上的战略要地。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2016年12月,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2013年8月26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张西村隶属于河南省禹州市张得镇,地处豫东平原和太行山余脉的交汇处,整个村落处于平原之中,周边土地肥沃,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张西村内现存大量清朝、民国时期的传统民居,传统建筑布置比较集中,现状保存较好,除此之外,还有古寨桥、寨壕和部分寨墙遗存,有寨门、张良洞等遗址,传统建筑风貌保留较完整,具有很重要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