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王寨村的名字,相传始于秦初。公元前221年,秦军攻下齐国都城临淄,齐国灭亡,齐王建被贬黜百泉。城破之时,齐王的小儿子被人乘乱救出后隐藏在此,长大后乃自称齐王,欲复国报仇。便有“齐王之子,深藏大志,匿身太行,痛心复国。一日至此,观其地貌,山势险峻,易守难攻。计谋大计,自立齐王,招兵买马,安营扎寨”的词句流传至今。
老达保寨隶属于酒井哈尼族乡勐根村委会,自然风景秀丽、拉祜族特色民居建筑突出,是拉祜族原始文化保留和传承较为完整、拉祜文化底蕴十分深厚的村寨。全村有农户114户503人,整个寨子分为两个组团,由中间的牡帕密帕广场相连接。老达保村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牡帕密帕》的传承基地,传统的拉祜族服饰文化、建筑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音乐文化保留完整,民族文化浓郁,民族特色鲜明,被评为“省级民族特色村”。
木梨硔(音红)位于黄山市休宁县溪口镇海拔近千米的苦竹尖山腰,是徽州古镇中海拔最高的村落。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是黄山市最高的山村之一。村民以林、茶为业,种有少许梯田油菜和水稻。村落全为徽派建筑,由南向北,民居依山势呈阶梯状延伸。
中原明清秘道古村落。村落特点概括 古寨户户通地道,窑院建筑形制多;土坯青石藏故事,义学古训传家风。大阳河村的村庄建设用地占地面积320亩,占村域面积的14.1%。分两大住宅区,一个是沿河老村,占地150亩;另一个是岭上新区,占地170亩。古建筑集中在沿河老村。
曾家村,隶属于江西省贵溪市耳口乡。2013年被收录于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决定:曾家村为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22年认定为省3A级乡村旅游点,是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九门村位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南皋乡东南部,是一个苗汉杂居的村落。全村辖7个自然寨,自然生态保存完整,整个村庄保留了古老的神韵。九门村于2017年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寨,2018年12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最早居住在九门村的是苗族文姓人家,其祖先大概在明代迁徙到九门一带。今天的九门村,有着鲜明独特的古村落文化,特别是上乌毕、下乌毕、上乌顺、下乌顺4个自然村寨,历史悠久,民居古朴,依山而建,原生态保存完整,可以说是苗族历史文化和生境适应的缩影。
斯宅村是全国斯姓最大的聚居地。至今,村内完整保存清代古民居建筑14处,且单位建筑面积均在3000平方米以上。目前,斯宅整个古民居建筑群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千柱屋、发祥居、华国公别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新谭家、上新屋),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多处(斯民小学、摩崖石刻、百马图等),是研究我国江南地区清代民居建筑的珍贵实物资料。
茆坪村,隶属浙江省杭州市桐庐县富春江镇,位于桐庐县南部,是富春江镇最偏远的山区村之一,总面积29.1平方公里。现为富春江乡村慢生活体验区的主要村落(节点)之一。2019年1月,茆坪村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谢屋村位于岭背镇东北部,地域面积2.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198亩,山林面积2680亩。谢屋村位于岭背镇的东北部,依山傍水,水头河穿境而过,村庄传统建筑集中连片,主要有牌坊、祠堂、家庙等传统古建筑。谢屋村是远近闻名的红色古村。长征路上,老红军谢宝金把中革军委仅有的一台用于收发报的手摇发电机完好的从于都背到了延安。1952年,谢宝金回到了家乡,他始终按照毛主席的教导,做一个永不褪色的“长征模范”,至此,“宝金精神”被广为流传及传承。
老城村,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的中心地带,老城村古已有之,如今保留着较多的明代建筑。2700年前,楚文王攻占申国,修建行宫,并与心上人在行宫一起种下两株柏树。当年的楚王行宫,便位于今南召县云阳镇老城村,他们种下的柏树,被后人称作“夫妻树”。
战国时期的赵国代郡安阳邑,泥河湾盆地的“楼兰古城”。它保留了千年古城整体风貌,荒芜与繁荣中隐秘着古老的神秘,历史与现代中流淌着固有的传统。站在村外两侧高地,开阳村美景一览无余,是影友们非常喜欢的拍摄地。
水峪村位于鹿泉市区往南十几公里白鹿泉乡境内。水峪,顾名思义,就是有水的山谷。水峪村风景优美,在文人墨客笔下得到了“群山苍翠,岭峪起伏,泉生山间,四季长流”的赞誉。水峪村旁边的一条小河就是太平河的源头。只有在特别冷的时候河水才会封冻、断流,天气稍微暖和,潺潺的河水就会欢快地向着山下流去。河水滋润了山上的树木,也滋润了附近村民的生活。很多村民小时候都是在小河里玩耍、摸鱼,这条小河承载了村民们的许多童年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