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多村,隶属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囊谦县娘拉乡。2013年8月26日,成为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喊沙村位于瑞丽市勐卯镇,在瑞丽市西部,距瑞丽城区约7公里。瑞丽傣族孔雀舞被列入2005年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而喊沙村正是瑞丽傣族孔雀舞的传播和传承地。这里拥有民族织锦、工艺首饰加工作坊,并开办有傣族孔雀舞培训班。有别具一格的喊沙傣族奘寺、典型的傣民族特色民居和宜人的田园风光,是具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傣族自然村。2008年10月,被列为首批云南乡村旅游特色村。
熊村,又名雄村,位于广西省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是一个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据村中老人说,熊村始称熊家村,始祖系从江西迁入。而后中原文化南扩,商贾日益发达,特别是湘桂古道的兴起,使此地人口巨增,更名为熊村。第一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属明初移民传统古村落,由宋马率领宋氏家族从山西洪洞迁居于此而得名。村中至今尚存两株古槐,遮天蔽日,见证了小村六百年岁月沧桑,孕育出全村成片百年古宅群。这些古宅多用青石砌成,坚固端庄。石板街巷、石头院墙、石头房屋、石头台阶、石头廊柱、青石碾子、石制拴马鼻,随处可见,古朴大方。其中举人府最为完整,宋家祠堂精致小巧,与古树林木掩映成趣。村西群山叠翠,云雾缭绕,古称“云台山”。山顶“三官庙”林木葱郁,碑刻林立。最高处玉皇顶为无梁阁建筑,极为珍贵。
小河古村,隶属于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地处桃河中游南岸,名列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据记载,古老的小河村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小河古村是以石雕、砖雕、木雕的细腻精致以及错落有致的院落建筑。这里是20世纪20年代著名作家、进步诗人石评梅的故里。村落山清水秀,民风淳厚,素有“礼仪之邦”之美称,景区内文物古迹,文化遗存十分丰富。
文丰村隶属于云南省云县的大寨镇,地处大寨镇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4公里,到镇道路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县59公里。东邻新华村,南邻大寨村,西邻龙塘村,北邻文朵村。海拔1400米,年平均气温24℃,年降水量900毫米,适合种植水稻、玉米、茶叶等农作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73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810元。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
山顶村位于汝州市夏店乡关帝庙村打虎坪山顶,因坐落在海拔848米的打虎坪山顶而得名。该山东、南、北三面悬崖峭壁、危峰耸立,西面山势绵延,沟壑幽深,丛林茂密。唯山顶地势渐缓,平坦开阔,气势宏大,号称千亩天然牧场。因古人曾在此扎围场狩猎打虎故名“打虎坪山”。山的东梁、北峰(白虎山)和南岭(龙头山)绵延环抱成莲花状的小盆地。一个保存完好的石砌古村落——山顶村坐北朝南其中。
吕仙村,隶属于四川省自贡市荣县东兴镇。村域内有老君山、集生砦、狮子寨等名胜古迹。荣县墨林乡吕仙村传统村落集中位于山顶,周边自然景观较好,以寨为中心,靠老君山,依山就势,以顺应天然的方式修建民居。2019年10月25日,吕仙村入选第二批“四川最美古村落”名单。2019年12月31日,入选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赵窑村,隶属于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市张村乡。2018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在各省(区、市)推荐基础上,经专家委员会审查,拟将赵窑村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2019年6月6日,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后吴(厚吴)属浙江永康前仓镇,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有保存良好的明清古建筑群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有祠堂多座,村内主姓吴。2012年被评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该村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自宋嘉定十五年(1222)建村以来,现已有770多年的历史,在此其间,人才辈出。吴氏后裔中,曾出过著名"吴氏三相"龙图阁学士吴芾,左丞相吴坚和大中丞吴时来。由于人才辈出,也给后吴村带来了经济繁荣,文化昌盛,文化积淀丰厚,为永康名村之一。
吴垭村是中国传统居民群落的代表,位于内乡县城西6公里的乍曲乡境内,是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河南省历史文化名村、中国景观村落和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始建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距今已有270多年的历史,所有的建筑都离不开石头,农耕实物、民俗用品特别是石器具数以千计,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原极其罕见的传统古民居建筑群和新石器时期文化遗风保留地,反映出宛西山区传统村落和居民的典型特征,体现了百余年间近现代南阳盆地宛西风情,具有重要的建筑文化、农耕文明和历史遗产的价值。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转角石村位于南召县马市坪乡。于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传统村落”。转角石村地处深山,远离尘世喧嚣,恍若世外桃源,青山环绕,绿水长流,青砖灰瓦,古貌遗风,民风淳朴,风景优美,好比人间仙境。村落建筑保存完整,现存房屋是明末以后修建的。该村坐落在宅墙内兴峰寺三级古建筑基址上,由村东和西寨墙外村西两部分组成。兴峰寺据传是明万历年间皇帝派一太监监工修建的,几百年来,历经沧桑,几度修建,现存山门一间;石牌坊一座上刻“世沐天恩”;碑碣四通,分别冠有“御览”、“圣谕”、“敕赐”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