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17日,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石溪圳自然村,隶属于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岭背镇禾溪埠村。石溪圳村落由李姓六世祖一宏公始建于元朝至正年间,至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了。依据“鱼在潭、人住湾”的自然规律,本村座落在大、小禾溪两溪合流后的鹅颈脑石山下的湾内。六百多年来,经过历代祖先的不断耕耘,建筑面积占地有12万平方米的大型大村落。
被古民居点缀的村子背后,除了有大片的茱萸外,还有面积300余亩约2500株的红桦树,据说是伏牛山区生长最好、面积最大的红桦树林区。而村南的李青夺山山顶,便是洛阳的"南极点"。这座山的南边是南阳南召县,西边是南阳的内乡县,一山跨三县。山林中,因为道路难行而保留着良好的原始风貌,自然风景极美,适合户外徒步爱好者探险。2019年,大青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三合村,隶属于河南洛阳市嵩县黄庄乡。2021年11月1日,被河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六部门列入第六批河南省传统村落名录。2023年3月,入选第六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何家冲传统村落位于商城县长竹园乡张花店村,距县45城公里,距乡政府6.5公里。坐落于何家冲大峡谷之中,四周环山,一条清涧穿流而过。村落始建于明嘉靖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何氏在村落内为主要姓氏,曾有一何氏人士就任于翰林院钦点庶吉士取翰林院现任二等编修,居大明内阁辅臣重职,晚年获御“玉杖双辉”匾牌。传统习俗、礼仪传承较好,传统小吃、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名人轶事、传统节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霞山村,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马金镇下辖行政村,2013年8月26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霞山传统村落是马金大区块核心历史古居民保护区,共有明、清、民国初年徽派古民居建筑一百多幢,总建筑面积达二万九千多平方米。传统村落居民以郑、汪两大姓氏为主。由于商埠文化发达,霞山除了汪氏和郑氏家族之外,还聚集了三省七县众多的移民,民俗风情丰富。霞山是安徽、江西及当地的物资和特产运往外界的重要中转站。霞山村因木材生产、龙顶名茶、香菇木耳等远近闻名。
该村与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牯牛降相邻,现存众多古迹,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是祁门县乡村旅游重点景区之一。环砂村先后荣获“中国绿色村庄”、“安徽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先进村”、“安徽省旅游专业村”、“安徽省生态村”等荣誉称号。
2013年8月26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韩山村,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香山湖管理区水塝村下辖村,2014 年 11 月 25 日,被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古村落距今近约800 年历史,东西长200米,南北宽400米,现存古民居约80间。
下护林村隶属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三河回族乡。位于三河回族乡东北21公里处,距上护林村6公里。建于1918年,为苏联侨民屯,俄语名“杜博维”或“杜博威”。1955年,苏侨回国后,由山东移民部分回族居住在此形成。 2018年5月,下护林村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中国传统村落。
川江村历史文化底蕴厚重,以宗祠文化为主,有杜家咀崖墓群、蓝家祠堂、黄氏宗祠等历史遗存,其中的杜家咀崖墓群、黄氏宗祠最具特色。杜家咀崖墓群位于川江村北部周家梁子东段山咀一带,先后出土有彩绘西王母摇钱树座、彩绘陶马、彩绘陶房等百件文物,出土文物多,艺术价值高,是四川地区保存最完好的崖墓群之一,2012年被列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川江村的民居也具有独特风格,以徽派建筑特点为基础,民居院落呈不规则分布,属于典型的川西民居。
2019年6月,被列入第五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