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庙村,因村顶上的佛爷庙和下面的菩萨庙两座庙宇而得名。始建于隋唐时期,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这是太行深处一座典型的石头村落,整座村子的建筑用石头建成,石头垒的墙、石板筑的房顶,还有石桌、石凳以及连接各个民居的青石步道等。
九渡村位于焦作市西部太行山区沁阳市常平乡东北部,村名源于丹河岸边的第九个渡口,是保存完好的国家级传统古村落。据专家考证,九渡村早在唐宋时期就有人居住,兴盛于于明末清初。
渑池县赵沟古村位于渑池县北部段村乡境内,古村于唐末建村,历史文化底蕴浓厚,古民居建筑独特,现保存明清时期完整的四合院22座,石头巷2000余米,千年古槐4棵,古庙、古祠堂、古戏楼各一座,古井一眼,有汤河一条穿村而过。由于地处深山区,传统的农耕文化和生活习俗保存完好。且山清水秀,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
赵坡头村村落建始建年代在元代以前。有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大约1523年,由赵氏三兄弟之一赵志君从山西洪洞县迁徙至此。由于村落建于山坡头上,又是赵氏族人建村,因而得名赵坡头村。民居以三合院、四合院居多,现在保存较为完整的有16套。这里的三合院、四合院因地形、地势占地100~200平方米左右不等,呈长方形,四周由上房、厢房、门房等围成,青砖铺地。
南沟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西张村镇,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杜店村,隶属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朱阳关镇,第二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
石佛村位于义马市区的东南角,为河南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鸿庆寺石窟。
朱阳镇朱阳村居于秦岭南麓,弘农涧两岸,依山势建寨,遥相对应,气势恢宏。朱姓人家最早来此居住,又因地处大山南向阳的一面,村庄得名为朱阳村。古城坐北朝南,雄踞二层地台之上。烟火崖最高处,是一烽火台,周长60米,高6米,平台呈半圆形。站在烽火台上,视野开阔,层层梯田,尽收眼底,东北可望五亩乡梁凹烽火台,西南可望董家埝烽火台。村民说,烽火台周围,经常能翻出来好多陶片,专家说,那是战国与汉唐时期的陶土与灰片。
老城村,位于南阳市南召县云阳镇的中心地带,老城村古已有之,如今保留着较多的明代建筑。2700年前,楚文王攻占申国,修建行宫,并与心上人在行宫一起种下两株柏树。当年的楚王行宫,便位于今南召县云阳镇老城村,他们种下的柏树,被后人称作“夫妻树”。
楼上楼下村,隶属于河南省信阳市新县周河乡毛铺村。毛铺村地处鄂豫皖三省结合部,大别山腹地中心,位于新县周河乡东北部,距国道106线8公里,是淮河支流白露河的发源地。辖区面积13.5平方公里,全村19个村民组,53个自然村,总人口561户2183人。2013年先后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和“中国景观村落”,2016年被确定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家冲传统村落位于商城县长竹园乡张花店村,距县45城公里,距乡政府6.5公里。坐落于何家冲大峡谷之中,四周环山,一条清涧穿流而过。村落始建于明嘉靖初年,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何氏在村落内为主要姓氏,曾有一何氏人士就任于翰林院钦点庶吉士取翰林院现任二等编修,居大明内阁辅臣重职,晚年获御“玉杖双辉”匾牌。传统习俗、礼仪传承较好,传统小吃、传统手工艺、民间艺术、名人轶事、传统节会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
2013年8月26日,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