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展览以时代为轴线,以重要考古发掘项目为依托,集中展现了近年常州考古工作的主要收获与成果。展出各类文物323件(套),自新石器时代至明清时期,大多数文物为首次公开展出。
千百年来,大运河不断经历着开凿、通运、淤塞、疏浚。有些河道、桥梁、堤坝、船闸、码头等本体早已湮没地下,不见踪迹。如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它的流经路线曾一度争议不断。直到1999年安徽淮北柳孜运河遗址的考古发掘,才得以“辨其形,识其所”,让沉睡在地下的运河重现,使消失的遗迹“活起来”。
“飞天神韵 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艺术展”分为“飞天神韵”和“莫高精神”两部分,共展出包括敦煌石窟各时代最具代表性的25幅壁画临摹复制品、2件藏经洞文献复制展品等,聚焦敦煌与丝绸之路历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敦煌石窟艺术,多方位呈现了敦煌石窟的千年营建历史、丝路多元文化交汇的艺术结晶和敦煌文化的博大恢弘。
今年是吴昌硕诞辰177周年,在吴昌硕生辰日(9月12日)到来之际,吴昌硕纪念馆联合安吉县博物馆,梳理了一批馆藏吴昌硕及吴派艺术名家王震、陈半丁、诸闻韵、诸乐三、王个簃、沙孟海、谭建丞、程十发等作品,以期展现吴昌硕对近现代中国传统书画艺术的巨大影响力。本次展览由安吉县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吴昌硕纪念馆、安吉县博物馆承办,共展出书画作品51幅。
本次展览展期将持续至11月2日,此次展览共计59件(套)清代维吾尔族服饰。这些服饰从形制和纹样等方面,展现清代哈密维吾尔族服饰的款式结构、装饰图案及工艺特点,再现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本次参展作品共计两百余幅,重点突出中医药“古典古迹古方”和湖北特色,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在新时代,特别是抗疫过程中的独特优势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此次展览以“推动、发展、扩大我省中医药在世界的影响力,表现中医药文化,弘扬全球抗疫精神”为主题,围绕中医药国际发展,以书画艺术为载体,宣传推广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此次展览共计展出文物90件(套),涉及陶器、石器、骨器、铜器、铁器,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至宋元时期,既展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力水平和文化成就,也反映了临洮县厚实的历史积淀、丰富的文物资源、多彩的文化遗产。
上海博物馆接受社会文物捐赠,为此举办捐赠主题的展览,成为我们回馈捐赠者的佳礼。而第一次将众多捐赠者聚集一起,举办跨门类、综合性的捐赠文物展,可追溯到1979年为纪念建国三十周年,在河南南路16号上海博物馆老馆举办的“捐献文物展览”。
金秋十月,广东省博物馆邀您一同品味中国传统文化与习俗,探索时节里的绘画,探究作品题材内容与寓意,探讨画家绘画手法与表达方式之异同,探寻艺术与文化习俗之间密不可分的关系。
保存在中华大地上数以万计的革命旧址和不可胜数的实物文献,见证了中华民族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铭刻着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记忆,谱写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壮丽篇章。本次展览用图片的形式介绍了革命文物和革命旧址300余件/处,同时展了馆藏革命文物和党的重要文献20余件/套。
此次展览分为“恩师悲鸿”“熔铸经典”“师法造化”“根植人民”“温润无声”五个板块,旨在对戴泽先生的艺术成就进行专题呈现和学术梳理。其中“恩师悲鸿”部分,我们特别通过徐悲鸿先生家人借展凸显美育传承主题的5件学术性极强的作品,如徐悲鸿先生经典作品《愚公移山》创作草稿等,都是研究悲鸿先生创作成就与教育理念不可或缺的重要图像文献。以先生与学生的作品联袂展出的形式,更呈现出中国美育精神延展传承的精神维度。
该展览以中国革命红船起航为主题,以党的初心和使命为主线,以党的发展历程为脉络,围绕“救亡图存”和“开天辟地”两大板块,通过“西强中弱”、“山河破碎”、“抗争与求索”、“真理曙光”、“伟大觉醒”、“东方欲晓”、“红船起航”、“焕然一新”8个单元史实串联,向广大公众集中展示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从筚路蓝缕走向繁荣昌盛的光辉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