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博物馆收藏明清青花瓷数目众多,各朝代有代表性的器物均有收藏,自成体系,独具特色。本展览共展示文物250余件,让我们共同漫步于高雅的青花瓷中,细细地去品读,领略其中的魅力与内涵,获得美的艺术享受……
以六十年来考古发掘玉器的成果和目前学术界对玉器研究的状况,做为陈列内容的科学性与学术性的基本依据。利用馆藏玉器把古人对玉器的艺术创造放入空间隧道,同时将它们放进文化的大视野里,发掘它们文化的意涵和深度,从中体现古人在玉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对玉器的审美视点与价值观点,展现中国古代玉器和玉文化的多种成就。
展览展示了天津自鸦片战争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年间的风雨历程,表现了天津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实现国家富强的历史进程中,在屈辱中奋起抗争,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在津沽大地上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奋斗。从抵御外侮、政治变革、经济发展、文化交融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等方面突出了近代天津在百年中国的历史地位,揭示了天津发展成为中国北方最大工商业城市和中西文化交汇前沿的曲折过程。
“天津人文的由来”是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概略地展示了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揭示了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对于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了突出展示。
展厅面积840平米,共展出馆藏古代青铜器、玉器、书画、瓷器、工艺等类别文物中最具代表性的艺术珍品63件套,通过对每一件珍品文物的深度诠释,凸显中华文明的悠久醇厚,更让观众从中真实感受古代中国人高度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天津深厚的文物集藏传统。
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局,成都在其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保路运动的重要策源地、抗战大后方的战略重镇、解放大西南的主要战场。这三座丰碑,将永载近代中国的百年史册。
漫长的城市文明发展历程,铸就了成都独特的人文气质与精神风貌。成都人海纳百川的胸怀、闲适从容的生活态度,在岁月中沉淀下来,凝结于市井里巷,融汇入民生百业,浸濡在美食香茗,成为城市文化传承的活态基因。
“人与自然:贝林捐赠展”是成都博物馆建馆以来首个自然类主题展览,展出300余件动物标本,向观众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不同大陆多样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特征、背后的故事,阐述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偶戏千姿——中国木偶展”位于成都博物馆新馆第5层展厅北侧,面积400余平方米,展品实物200余件。展览追溯了中国木偶的历史,着重介绍了中国目前仍然流传的提线木偶戏、杖头木偶戏、铁枝木偶戏、布袋戏与扁担戏的分布与特点,以及木偶表演和造型艺术的发展和发展史中传承并创造艺术的制作和表演艺术家们。
中国皮影戏是一种具有悠久历史与文化内涵的民间戏剧形式,凝聚着我国传统造型与表演艺术的精华,是人类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它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经过千年沧桑岁月的历练,铸就了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的光影传奇。中国皮影戏凭借其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操纵技艺、优美的唱腔与丰富的剧目,在世界表演艺术中独树一帜,历久弥新。
明清时期的成都既是四川的省会,又是中央政权在西南地区的支撑点,发挥着首领西南的巨大作用。此时的成都农耕发达,工商繁荣,城市风光秀美,各类人才辈出,是名副其实的天府之国。在明清厅展示有明蜀王府建筑构件及模型,能遥想明代蜀王府之盛景。大量明代陶俑、精美的明代金器、玉器、瓷器体现了明代成都的繁华。清代种类繁多的瓷器、做工精致的鼻烟壶、饰品等反映了清代成都发达的商贸业。
唐宋展厅位于成都博物馆三楼,主要展现成都在隋唐五代宋元时期作为西南大都会的繁华兴盛面貌。展厅中共有文物600余件/套,有瓷器、陶器、金银器、铜器等,数量众多、内涵丰富,体现了成都隋唐时“扬一益二”的盛况,五代时期“天下之富国”的安定奢靡,宋代坊市林立、货通天下的繁华,元代抗争与重建的坚韧。此外展厅中还有表现唐代成都发达水运的“蜀船红锦重”艺术品展项,展现宋代集市热闹与城市繁华的“三月蚕市”微缩场景。